异步fetch加载rss阅读器演示

使用fast-xml-parser把xml转换成json

https://www.tmtpost.com/feed/

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钛媒体致力于成为全球财经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新媒体、全球技术专家网络、科技IP与创意产品服务、科技股数据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和“钛媒体国际”业务布局,现已成为国际领先、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财经信息服务商和新媒体标杆之一。

  • 思摩尔国际股价四连涨,全新升级FEELM Max发布,机构预计公司今年收入翻倍

    https://www.tmtpost.com/6578564.html

    详情

    一次性小烟海外继续放量预期强化。本周连续四个交易日(6月13日-6月16日),思摩尔国际(06969.HK)股价迎来四连涨,累计涨幅达13.58%,市值增加约68亿港元。具体来看,截至6月16日港股收盘,公司股价报收9港元,涨6.01%,成交额为1.86亿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547.3亿港元。公开信息显示,思摩尔国际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电子雾化设备及组件和自有品牌高级进阶私人电子烟设备(APV)研究、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烟草公司、独立电子雾化公司和零售客户。思摩尔国际拥有的APV品牌包括“Vaporesso”、“Renova”及“Revenant Vape”,公司主要在美国、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日本、瑞士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今年5月13日,思摩尔国际旗下技术品牌FEELM在英国伯明翰宣布,全新升级的FEELM Max全球首款陶瓷芯一次性雾化解决方案启动大规模商用。据FEELM介绍,该解决方案在发热体技术、电子电控技术、结构与材料技术三大维度,带来“全球首发陶瓷芯S1、恒功率能源管理系统、透明视窗设计”的三大跨越式创新,实现一次性产品“口数提升30%以上、极致纯净顺滑、口口如一、透明设计”。此外,FEELM还宣布将在英国建设全球首个一次性产品的端到端全链路回收体系。对此,申万宏源发布研究报告称,作为全球电子烟制造龙头,思摩尔国际多年技术迭代和产品化能力、持续稳定的规模化交付和品质保障能力,构成了长期竞争力,并通过专利保护巩固先发优势,加之和全球大客户的深度绑定关系,龙头地位稳固。同时技术优势显著,持续投入研发费用,HNB、非烟雾化等多条新产品加快商业化落地,逐渐成为多应用雾化科技平台。浙商证券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欧洲市场执法加强,近期整顿液体尼古丁含量超标的ELF BAR,并提出到2030年烟弹必须由至少35%的材料制成,对合规与环保重视度提升,思摩尔FEELM技术竞争力有望提升。同时,申万宏源表示,在全新升级的FEELM Max商业化加持下,预计更多品牌有意向转向公司代工,思摩尔国际有望通过规模效应平衡好收入体量和利润率问题,2023年Q1收入估计10亿元左右,后续仍能延续高增,预计2023年收入有望翻倍,并维持对思摩尔国际“增持”评级。而对于未来一次性小烟市场的增长趋势,机构基本都持乐观态度。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一次性电子烟市场规模达21.3亿美元,占电子雾化市场的22.7%,预计2022年-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28%。伴随全新升级的FEELM Max一次性雾化产品启动大规模商用,今年有望加速贡献增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思摩尔国际5月13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包括BAT、悦刻、KIWI、Totally Wicked等多家品牌高管均有出席,其中悦刻、Totally Wicked、KIWI的相关负责人还进行了演讲。上述进行演讲的多家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FEELM作为全球电子雾化行业的领导品牌,长期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未来将携手FEELM共同打造更创新、更合规的产品。(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华扬联众:去年多项业务毛利率转负,4亿预付款项至今下落不明

    https://www.tmtpost.com/6578331.html

    详情

    在去年主业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公司资金链也出现缺口,虽然公司称不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但从实控人质押情况来看,公司和实控人的资金也都不宽裕。6月15日晚间,华扬联众(603825.SH)披露了对上交所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回复中公司对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主营业务情况、偿债能力及实控人股权质押等问题进行了说明。2022年,公司结束了6年来的业绩增长,并迎来首次亏损,并且除核心业务外,公司其他三项业务毛利率均由正转负。而业绩萎靡的情况下,实控人频频质押并向公司“输血”,华扬联众的现金流状况也备受交易所关注。此外,其子公司的一项交易导致其约4亿预付款项账龄较长,由于存在疑点且缺乏相关审计证据等,公司去年财报被年审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而至今这笔款项仍去向不明。大额预付款账龄超1年,4亿资金或打水漂?此前,华扬联众2022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原因是其子公司一桩交易疑点重重。问询函显示,华扬联众全资子公司驷轩苑(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驷轩苑”)预付北京星驰邦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北京星驰邦”)3.02亿元、定金(计入其他应收款)9950万元,合计4.02亿元,账龄已超1年。年审会计师表示,无法就上述款项相关的商业合理性及可收回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巧合的是,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星驰邦与驷轩苑的注册地址都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湖光小区5号2幢4层。为此,上交所对该交易的商业实质、是否构成资金占用等提出了质疑。并且要求公司说明驷轩苑与北京星驰邦的业务开展背景,是否与北京星驰邦及其关联企业存在其他交易及资金往来;北京星驰邦是否与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他关联方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等。华扬联众在回复函中表示,最初其子公司上海华扬联众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扬”)于2020年12月就开始与北京星驰邦开展平行进口车业务。当时,北京星驰邦向上海华扬销售宝马、奥迪、巴博斯、大切诺基等品牌平行进口车460台,上海华扬再通过下游合作渠道对外销售,此为公司首次开展汽车新零售业务。公司为后续扩展汽车新零售业务规模,单独设立新公司驷轩苑作为从事与汽车新零售有关的业务主体。不过天眼查显示,驷轩苑的成立时间为2020年11月16日,在公司首次开展新零售业务之前,而北京星驰邦成立时间为2020年11月6日。公司称,驷轩苑与北京星驰邦作为商业合作伙伴,双方考虑到注册公司的便利性,决定将注册地址选在同一地址同一楼层。但从时间点看,彼时二者尚未产生合作。对于本次4.02亿预付款和其他应收款账龄超过1年的原因,公司解释称,其于2021年底前后与北京星驰邦签订购车协议并履约付款,但2022年春节前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其客户和公司人员到岗率严重受限,加之对市场的剧烈波动经验不足,公司决定收缩汽车新零售业务规模,暂缓此项目的执行。但由于公司未向对方发出正式《采购订单》以避免因涉及支付采购尾款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导致相关交易在合同有效期内预付款账龄较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回复函显示,公司年审会计师原要求进一步延伸检查北京星驰邦的财务报表以确定其资产状况及真实业务、获取其资金流水以确认资金是否流向关联方,但北京星驰邦均未提供。因此审计师仍对北京星驰邦业务商业合理性及款项可回收性予以保留。也就是说,上述资金转入北京星驰邦后的去向暂不明确,目前还无法排除转入华扬联众关联方并被占用的可能性。此外,即便上述业务存在商业实质,这4亿款项也存在收不回来的风险,毕竟还无法确定以北京星驰邦目前的财务状况是否有能力如约向原厂买车。业绩不振,多项业务毛利率转负作为整合全渠道营销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华扬联众主营业务包含品牌营销、品牌运营、影视节目、新零售几大版块,还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传播代理服务独家供应商。2022年华扬联众营收为85.04亿元,下滑35.64%,归母净利润为-6.47亿元,迎来了上市首亏。分业务来看,华扬联众除品牌营销业务外,其他业务毛利率均由正转负。其中,新零售业务收入4918.69万元,同比下降95.84%,毛利率为-34.67%;品牌运营服务收入2784.10万元,同比下降83.89%,毛利率为-36.20%;影视节目收入1106.39万元,同比下降51.86%,毛利率为-255.68%。而与同行相对比,华扬联众上述业务“掉队”严重。新零售业务方面,去年*ST 庞大、广汇汽车的毛利率分别为-1.66%、0.44%,均高于华扬联众;影视节目方面,思美传媒、华谊兄弟、欢瑞世纪毛利率分别为69.97%、-19.69%和-15.79%,情况也比华扬联众好得多。钛媒体APP注意到,去年公司的影视节目业务可以说是惨遭“滑铁卢”。一方面,公司参与联合拍摄的《网红日记》、《一乡一品》影视作品市场关注度较低,票房收入+广告植入等收入已无法覆盖投资成本及宣发成本,导致最终结算无相关收入。另一方面,去年公司原有的12个影视版权中7个都已放弃开发,并出现了存货减值现象,合计减值金额为9521.98万元。其中,莫斯科行动电影版、婆婆是我的非常闺蜜、恋爱app 等6部目前存货余额为0。这无疑意味着公司此前对上述项目投入的资金全部打了水漂。资金状况引关注除了经营情况外,问询函中交易所还特别关注华扬联众的资金状况。问询函指出,2022年末华扬联众未受限货币资金约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221万元,同比增长2360%,其中去年新增债务工具投资余额2832万元。但同时公司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合计为13.33亿元,存在明显资金缺口。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余额剩余7.67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4.80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3.25亿元。公司在回复函中表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6亿元,销售回款25.5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3亿元,因此公司不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不过公司现金依然算不上宽裕。这一点从实控人质押比例可见一斑。华扬联众年报及前期公告披露,2022年8月27日至今,公司实际控制人苏同反复质押、解质所持公司股份。这期间,其个人持股及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的最高质押比例分别达76%和60%。截至目前,苏同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6,389,13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21%,累计质押公司股份数量为37,231,000股,占其持股数量的56.08%,占公司总股本的14.70%。从质押用途来看,融来的资金主要是用来借予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以及个人投资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去年一年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拆入用以补流的资金就达4.53亿元。当被上交所问及实际控制人的外部债务情况、偿债能力,是否存在债务逾期或其他资信恶化的情形时,公司回复表示,截至今年5月29日,苏同名下无金融机构借款;对外担保方面,担保总额10.25亿元,担保业务余额5.85亿元;个人信用情况良好,征信报告中未显示逾期、欠息等情况。但从回函中可见,实控人的资金也是拆东墙补西墙。去年8月,苏同向招商证券融资1.20亿元,而今年3月,苏同向颜梁锋、谢爱兰、沈建军、余冬梅等人借款,金额合计1.25亿元,用途均为归还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质押融资款项。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因此虽然征信报告中未显示逾期、欠息等情况,但实控人的债务压力也并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24日晚间华扬联众披露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苏同及副总经理杨宁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等,于2022年11月22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消息一出,公司股价连续两日大幅下挫。此后华扬联众股价呈区间震荡,截至5月16日收盘报14.8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特斯拉概念股”华昌达总裁失联或涉诈骗案,深交所火速发来关注函

    https://www.tmtpost.com/6578365.html

    详情

    又有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失联,最新公告指出,或与一起涉嫌诈骗案有关……在资本市场,华昌达(300278.SZ)因“特斯拉概念股”而知名,其总裁陈泽近期突然失联不仅引发市场热议,还招来深交所关注函。6月16日,深交所向华昌达发出关注函,主要是针对公司无法与副董事长、总裁陈泽取得联系,其处于失联状态,并要求公司说明知悉陈泽失联事项的具体时点,是否存在未及时履行信披义务情形。公司总裁突然失联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但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此事对其股价影响可能有限,当天股票大幅低开之后便迅速回升,维持震荡走势,截至6月16日收盘,股价报收4.12元,下跌3.74%,总市值58.57亿元。十年“老将”,失联不足三周据华昌达过往公告,5月23日在公司会议室以现场和通讯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包括陈泽在内的9名董事悉数参与此次会议。其中,陈泽更是现场参会。在上述董事会会议上,陈泽被选举为华昌达副董事长,并成为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同时公开资料显示,5月25日下午,陈泽还出席华昌达投资者关系活动。由此来看,陈泽失联不足三周。那么陈泽失联对公司是否有影响?华昌达在公告中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董事会其余8名董事正常履职,其中独立董事3名,符合法定最低人数。上述事项将会对公司董事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实际上,陈泽在公司里算得上是一名“老将”,其在公司担任管理层时间将近十年。据陈泽个人履历显示,2004年—2014年10月任天泽软控执行董事,天泽科技执行董事,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集团总裁;2014年11月—2017年7月任公司副董事长,总裁;2017年7月—2022年4月任公司董事长;2022年4月至今任公司副董事长;2019年7月至今任公司总裁。值得注意的是,华昌达原实控人为颜华,2017年卸任董事长后,在国外寻求医疗服务,接任颜华董事长一职的正是陈泽。同时,在陈泽任职公司董事长期间曾受到相关处罚。2020年11月,深交所官网发文称,华昌达以及相关当事人存在诸多违规行为。其中包括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华昌达名义向武汉国创资本借款,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华昌达名义向北京华夏恒基文化交流中心借款等。深交所认为,华昌达(时任)董事长兼总裁陈泽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相关规定,对华昌达的多项违规行为负有重要责任。深交所决定对陈泽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大股东涉嫌诈骗案,陈泽被牵连其中对于公司总裁失联的原因,华昌达在公告中表示,经与陈泽家人沟通获悉,由于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德梅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石河子德梅柯”)原股东颜华因涉嫌合同诈骗案件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陈泽的失联应与此案相关,具体案件情况不便透露。据天眼查显示,石河子德梅柯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1613.54万元。其中,陈泽对石河子德梅柯的出资比例为45.15%,同时也是石河子德梅柯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石河子德梅柯为华昌达第二大股东,持有华昌达股票1.22亿股,持股比例为8.61%。而据华昌达2023年一季报显示,石河子德梅柯所持公司1.22亿股股份的质押比例达99.72%,且全部处于冻结状态。那么石河子德梅柯又是如何进入上市公司?早在2014年,华昌达实施资产重组,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石河子德梅柯、陈泽等合计持有的上海德梅柯100%股权。在此次交易中,石河子德梅柯获得上市公司发行的6122.14万股股份;陈泽获得上市公司发行的296.08万股股份,并获得2198万元现金对价。此后,由于华昌达实施股份送转,石河子德梅柯、陈泽的持股数量也同步变化。钛媒体APP注意到,从2018年10月起,华昌达曾陆续发布诸多关于石河子德梅柯所持公司股份被冻结的公告。根据当时上市公司公告来看,股权质押逾期是石河子德梅柯持股被冻结的主要因素。2022年1月,华昌达公告称,石河子德梅柯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向湖北省十堰市中院(下称“十堰中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十堰中院已裁定受理石河子德梅柯的破产清算申请。2022年11月,上市公司再度披露,十堰中院裁定自2022年11月7日起对石河子德梅柯进行重整。据悉,石河子德梅柯陷入债务危机的原因为“投资失误及为第三方提供担保”。值得一提的,从天眼查数据来看,陈泽以及他的石河子德梅柯还与多家券商、投资公司有金融类纠纷。重整走出债务危机,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6%华昌达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湖北省十堰市华昌达科工贸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成套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总承包商。2011年12月16日,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十堰市首家上市公司。之后公司逐渐发展为一家以工业高端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研发、设计、制造等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身主要作为持股平台,与下属核心子公司共同形成集自动化智能装备研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设计及自动化项目管理于一体的智能装备产业集团。2016年起,原实控人颜华夫妇开始大比例减持上市公司股份。2017年12月7日,武汉国创资本向武汉中院提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颜华所持华昌达部分股票,同时还冻结华昌达所持子公司上海德梅柯100%股权。国创资本申请冻结上海德梅柯股权的理由是,华昌达为颜华的2.2亿元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然而,华昌达却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并且已经报警。实际上,这也逐渐暴露出颜华背负巨额债务。2018年3月25日,华昌达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实控人颜华夫妇总共负债近30亿元,彼时颜华仍在国外寻求医疗服务,公司与其可正常联系,如无法正常联系到他,将及时披露公告。同年7月,华昌达也变为无实控人状态。受原大股东债务诉讼等因素影响,华昌达逐步陷入困境。2020年,华昌达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1年4月30日,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当退市危机发生后,华昌达开启积极自救,于2021年8月31日与深圳高新投集团签订以重整受理为生效条件的《债务豁免协议》。2021年12月20日,华昌达重整计划草案通过。2022年1月,华昌达公告,执行重整计划后,原第一大股东石河子德梅柯持股比例由21.27%稀释至8.57%,深圳高新投集团成为华昌达的第一大股东。原实控人颜华的股份也稀释为2.94%。不过,华昌达仍无实际控制人。2022年5月,华昌达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从目前财务数据来看,华昌达经营好像开始迈入正轨。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66.29%;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209.67%。不过,华昌达隐忧可能仍然存在。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0.17亿元,占总销售金额比例为56.29%,对于前五大客户存在依赖。此外,今年一季度,华昌达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同比下降25%,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08.02万元。而截至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5.7亿元,而其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为4.87亿元,外加其他流动负债总计12.22亿元。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货币资金、流动负债的数据来看,公司是否存在偿债压力?针对上述问题,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昌达,上市公司回复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和公司经营模式相关,公司需要对项目做垫资,虽然公司货币资金和流动负债存在缺口,但是目前应该不存在偿债压力。(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菱电电控:费用高企削减利润,存货暴增“惹”关注

    https://www.tmtpost.com/6578470.html

    详情

    此前收到问询函并未进行披露。6月15日晚间,菱电电控(688667.SH)发布了关于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在回函中,公司对业绩情况、应收账款及存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回复。钛媒体APP注意到,菱电电控之前并没有对收到问询函一事进行披露,而是在6月15日发布公告对问询函进行回复,投资者对此纷纷表示惊讶,“什么时候下的问询函?”“为什么没有发公告?”作为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商的菱电电控,在过去一年受到了行业景气度下滑和研发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营利双降,并出现存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基于此,上交所对菱电电控发出了问询函,要求公司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二级市场方面,截至6月16日股市收盘,菱电电控股价报收72.8元,跌0.99%,成交额为2056.09万元。公司当前股价较年初高点118.86元,已跌去38.75%,总市值蒸发超23亿元。费用高企,蚕食利润菱电电控的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智能网联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为7.12亿元,同比下滑14.7%。虽然公司营收下滑,但销售毛利率有所增加,2021年-2022年公司产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9.13%、34.52%,同比增加5.39个百分点。因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销售业务收入规模下降,但毛利率却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具体来看,公司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燃油商用车的相关产品,其贡献了超8成收入。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实现传统汽车EMS产品的销售额为5.55亿元,降幅为28.46%,同时毛利率由上年度的29.25%下降至28.68%。公司在去年拓展欧四、欧五(即欧洲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市场,促使ECU(即车载电脑)相关散件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产品毛利率水平达到87.52%,从而拉高了公司整个销售毛利率。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702.88万元,同比下降51.27%。公司称净利润下降是由于研发费用大幅增加所致。对此,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菱电电控结合具体业务需求、产品结构、研发成果量化分析公司研发投入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69亿元,同比增长67.26%。菱电电控在回函中表示,在维持传统商用车研发的基础之上,公司将研发资源重点投入了乘用车GDI、增程混动、VCU、MCU/GCU、域控制器等乘用车和新能源产品上。同时,为优化公司内部技术研发和创新机制,公司加大了行业内优秀人才的引进。2022年度,公司研发团队人数由428人扩充至628人,增幅达46.73%。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菱电电控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3.77%,远远高过同行德宏股份的3.7%、奥联电子的2.1%。 钛媒体APP注意到,除了研发费用增加之外,公司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有所增加。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为2851.75万元,同比增加37.86%;销售费用为2681.88万元,同比增加4.8%。菱电电控指出,由于公司规模增加,导致管理和职能部门人员增多、员工薪酬增加。存货暴增惹关注从商用车市场来看,去年,在需求透支、油价处于高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商用车整体需求放缓,因此公司营收有所下滑。据统计,2022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1.2%。但是,存货的增长规模与公司业务收入体量并不匹配。2022年,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4.06亿元,同比增长126.8%,引来上交所的关注。具体来看,菱电电控存货主要是由原材料、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等构成,其中原材料余额为1.57亿元,相比于2021年的3806.99万元,暴增了4倍多,是存货增加的主要原因。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自产的ECU/VCU等控制器耗用的车规级芯片暂无国产替代方案,长期依赖进口。去年,受国际形势与芯片生产能力影响,芯片供应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影响公司正常排产供货计划,为减少相关不确定因素对公司的影响,公司调整了与芯片相关的备货政策,使得期末存货大幅增长。除了原材料之外,委托加工物资和发出商品也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519.07万元、3448.7万元。前者是因为公司收购了喷油器生产线和专利使用权,需要时间吸收并掌握喷油器生产工艺和技术,为规避收购后短期无法到达预期生产能力的风险,公司增加了12个月的喷油器储备量;后者是由于公司2022年底备货时间提前,但公司客户产能大幅下降,未能及时消耗在外存货所致。 应收集中度较高,或存重大回款风险?2022年末,菱电电控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3亿元。其中,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合计数的比例为67.14%,集中度较高。基于此,公司是否面临客户集中度过高带来的潜在经营风险?菱电电控在回函中表示,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属于行业普遍现象。除了德国博世、德国大陆等企业能够覆盖大部分车企外,日本电装、日本日立、日本京滨、日本三菱、韩国凯菲克、意大利马瑞利等都只服务于一家或少数几家整车厂,菱电电控也不例外。2020年-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04%、64.79%、65.51%。目前,菱电电控主要客户涵盖北汽福田、东安动力、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国内大型车企、发动机厂,业务规模较大,经营情况良好,尚未出现信用违约、生产停滞、资产冻结等经营状况恶化的情形。从客户期后回款情况来看,公司前五大客户的回款比例均高于90%或接近90%,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不存在重大回款风险。另外,为减少客户集中度过高影响持续盈利能力,菱电电控也将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开拓现有客户的新业务,为新车型和更多平台产品提供定向技术开发及配套零部件;其二是积极开拓新客户,与更多主流乘用车车厂展开合作。(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若菡)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耀坤液压冲击深市主板:左手分红右手募资,子公司频“吃”罚单|IPO观察

    https://www.tmtpost.com/6578377.html

    详情

    耀坤液压此次拟“补流”7000万元,但相关瑕疵房产的搬迁费也一并规划进了募集资金中。完成财务资料更新后,上市审核中断近一个半月的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坤液压”)重启IPO之路,并完成了对深交所的首轮问询。钛媒体APP注意到,实现两连增后,耀坤液压2022年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毛利率受行业周期性影响也呈现一定波动。上市前,连续两年超亿元分红后,耀坤液压此次拟“补流”7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瑕疵房产的搬迁费也一并规划进了募集资金中。此外,旗下子公司泰国耀坤频收罚单,其内控有效性引人质疑。毛利率波动,卡特彼勒稳居第一大客户耀坤液压主要从事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为油箱、硬管和金属饰件等,主要应用于挖掘机等各类工程机械主机设备。2020年及2021年,受益于下游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旺盛以及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耀坤液压实现营收70023.15万元、84234.92万元。不过,2022年国内下游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减缓,公司营收下降至70670.63万元。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41.53万元、14787.75万元、14194.73万元。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1-6月,耀坤液压预计实现营收的区间为34422.12万元至36422.12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31%至7.2%;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变动幅度分别为1.38%至7.53%以及-2.26%至3.97%。挖掘机等基建设备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有较强相关性,因此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2021年二季度以来,行业逐步进入下行调整期,耀坤液压主要产品油箱、硬管、金属饰件单价整体呈上涨趋势,不过毛利率呈现一定波动。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剔除运费、仓储费、股份支付影响后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65%、32.81%和33.85%。具体来看,油箱和硬管的毛利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由于金属饰件产品种类多样,产品结构变动使得毛利率呈下滑趋势,分别为40.25%、37.1%、34.4%。耀坤液压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的工程机械等主机生产厂商,包括卡特彼勒、沃尔沃、徐工集团、小松、柳工集团、神钢建机等。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2685.8万元、61505.02万元、53040.8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24%、73.02%和75.05%。来自卡特彼勒的收入贡献最多,且逐年递增。各期来自卡特彼勒的收入分别为16822.49万元、25800.33万元、26856.47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24.02%、30.63%、38%,且逐渐拉开与第二大客户的差距。2021年,卡特彼勒向耀坤液压的采购金额同比增长53.37%,主要原因为随着卡特彼勒业绩的快速增长,对公司产品需求增加较多,且由于卡特彼勒海外供应链不能及时供货,而国内经营相对稳定,卡特彼勒加大了对于公司相关产品型号的采购力度,引致采购量增加较多。相关采购量在2022年进一步增加。一旦成功进入主机厂配套体系并批量供货后,供应商一般不会被轻易更换。但耀坤液压也直言,未来如果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恶化,客户加大对其他供应商的采购,或者主要客户的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降低采购量,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募资必要性存疑本次IPO耀坤液压拟募集资金9亿元,分别投入徐州耀坤液压有限公司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IPO前夕,耀坤液压曾进行过两次分红。2020年及2021年,耀坤液压分别实施现金分红7424万元、6524万元,合计1.39亿元,超过两期净利润总和的一半。由于股权高度集中,意味着大部分现金分红最终都落入实控人的腰包。耀坤液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谢耀坤、谢文庆和谢文广,谢耀坤与谢文庆、谢文广系父子关系。2020年分红时,谢耀坤、谢文庆和谢文广直接持有股份51.35%、18.44%、18.44%,谢文庆和谢文广通过丞坤盛势分别间接持股0.39%、1.34%,三人合计持股89.96%。2021年6月,毅达高新等股东增资耀坤液压,三人持股比例稀释至81.86%,但两年仍合计获得分红约1.2亿元。前脚分红完毕,后脚就募资“补流”。此次耀坤液压拟将7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8%,但分红的钱完全可以覆盖此次“补流”所需资金。而且耀坤液压也并不缺钱,截至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38079.67万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仅为2318.46万元,短期偿债压力并不吃重。在募集资金的应用中,耀坤液压还加上了一笔搬迁费。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中存在瑕疵的房产为西奚墅村谢家头73号和宏仁机械。位于江阴市西奚墅村谢家头73号约6400㎡的厂房建设时间久远,不符合目前的规划要求,至今未办理权属证书。子公司宏仁机械在租赁的集体土地上建造了约5200㎡的厂房,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从长期的解决措施来看,待徐州耀坤生产基地完工后,耀坤液压拟逐步停止上述瑕疵房产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迁移相关产能至新建设的徐州耀坤厂区。根据已进行搬迁方案的测算,预计搬迁费用约500万元。耀坤液压在招股书中称,募集资金已规划了相应的搬迁费用。不过,该笔募集资金是否必要、合理?钛媒体APP向耀坤液压发去调研函,但截至目前未有回复。子公司收入增长却频遭处罚目前,耀坤液压共有4家全资子公司,济宁耀坤、宏仁机械、泰国耀坤及徐州耀坤。招股书显示,子公司泰国耀坤多次被处以行政处罚。泰国耀坤成立于2013年1月,重点开拓并维护泰国及海外市场,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其收入逐年增长,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31%、7%、12.97%。2020年,因泰国耀坤2016年增值税报税有误,被泰国税务部门处罚共计293.8万泰铢(折合人民币66.22万元)。耀坤液压解释称,主要系当时泰国耀坤经营时间较短、语言存在障碍、工作人员对泰国当地法规理解不充分、操作规范度不够高、工作疏忽等原因,提交的纳税申报单有误所致,不存在主观故意情形。不过报告期外已有海关处罚的先例。泰国耀坤2017年将部分非免税品填报为免税品,于2019年被处以罚金355.79万泰铢(折合人民币78.95万元),而当时耀坤液压给出的理由与2020年一致。2021年泰国耀坤再因税务问题被罚。因延迟报税,泰国税务部门对其处以罚款和附加费用共计20.46万泰铢(折合人民币4.19万元)。泰国耀坤表示,是负责报税的员工休假,工作交接出现失误,未按时进行纳税申报。报告期内,泰国耀坤还涉及一例工商处罚。2022年,泰国耀坤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全权办理增资事宜,因第三方代理机构员工失误,导致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增资备案手续,引致泰国耀坤及其授权董事刘智宇被处以罚款2000泰铢(折合人民币0.04万元)。深交所在问询中对公司及子公司内控措施的健全有效提出质疑。公司方面称,泰国耀坤2021年以后未再受过税务处罚,2019以后未再受过海关处罚,整改措施切实有效;泰国商业发展厅处罚的主要责任人为第三方代理机构,已经加强代理机构的聘用筛选和监管,同时加强对于代理机构的督促和监督。不过,2022年2月14日,耀坤液压因部分货物报关出口时币种填列错误,青岛大港海关对其处以罚款500元。相关内控措施的整改是否有在公司全面铺开?还是仅限于泰国子公司?(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陆雯燕)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大乘汽车获工信部公示,自游家要复出?

    https://www.tmtpost.com/6577260.html

    详情

    有动态说明还没走到尽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此前陷入破产传闻的大乘汽车又有了新动态。工信部官网显示,大乘汽车一款纯电动乘用车已获得企业申报车型公示。从公示车型可以看出,外观设计基本与此前发布的自游家NV一致。图片来源:工信部公示去年 12 月,大乘汽车曾宣布该公司旗下的首款车型自由家 NV 在短期内无法交付,对 24376 名意向用户进行全额退款,总额共计超 3000 万。当时,自游家 NV 也未出现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当中,这意味着新车尚不能正常销售。如今大乘汽车旗下产品已获得公示,或是自游家重出市场的一个信号。自游家是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自游家母公司)与大乘汽车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自游家”、“NITURON”等品牌商标由大乘汽车注册,自游家 NV 是双方合作发布的首款车型。资料显示,大乘汽车的前身为江西江铃集团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2018 年1 月。在"国企混改"的大背景下,与江苏金坛长荡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重组协议,公司更名为"江西大乘汽车有限公司"。虽然后来大乘汽车曾因技术问题造成停工停产,并且深陷资金链短缺的危机,但大乘汽车当时还手握一张王牌,即造车资质,这也是李一男寻求与大乘汽车联合造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自 2020 年开始,大乘汽车金坛工厂因经营困难陷入停工停产的境地。按照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准入的要求,对于停产 24 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在重新审查中,如果不能达到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一旦生产资质被撤销,企业将无法申报产品。换个角度来看,此次大乘汽车能够再次申报产品且得到公示,也从侧面说明其生产资质并未被撤销,即使面临难产的困境,但起码保留了“星星之火”。而自游家或许正如其去年在致用户的一封信中最后所说,“期待未来也许还有机会再聚!”也许一个新的“自游家”很快就卷土重来了。(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肖漫,编辑 | 张敏)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苹果Vision冲击波:中国AR和游戏悲喜不相通

    https://www.tmtpost.com/6578172.html

    详情

    苹果一次性掏出全部家底,技惊全场,会对当前的全球选手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周天财经,作者 | 晋谷、周天3499 美元的售价、明年初才发售、外接「充电宝」、续航只有两小时以及没有杀手级应用……苹果 Vision Pro 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VR 产品,但这些缺点让它看起来像是个半成品。这终于让手机产业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短期内,「下一空间计算设备」还没办法替代手机。长期报道苹果的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说,为了避免负面新闻,苹果一度考虑要推迟到 WWDC 几个月后才宣布价格。最后,苹果担忧如果不在发布会透露,价格会成为更大的焦点。因而决定现在公布,让消费者用 9 个月时间来消化。市场最初的反应也不乐观,发布会当天,苹果股价一度跌超 1%。但架不住苹果今年暴涨近一半市值的涨势,再加上库克宣称这是将要取代 iPhone 的下一代「空间计算」设备,那么市场也跟着小兴奋一下——短暂下跌之后,苹果股价继续上涨,总市值逼近 3 万亿美元。相比之下,苹果供应链企业的股价就撑不住了。根据研究机构 Wellsenn XR 的报告,共有 7 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 Vision Pro 供应链,分别是立讯精密、高伟电子、德赛电池、歌尔股份、长盈精密、领益制造、兆威机电。发布会后,这些果链企业股价纷纷下跌,其中立讯精密下跌 7.34%,长盈精密跌 18.92%、兆威机电跌停。发布会后的数日,依然有德赛电池、长盈精密、兆威机电在持续下跌。下跌原因在于,市场传闻苹果大幅下调 Vision Pro 的销售目标,从之前市场预期的 100 万台,锐减至 15 万台。这些中国企业能拿下 Vision Pro 订单,固然说明苹果倚重中国供应链。但是订单量锐减后,市场预期显然无法得到满足。对于苹果,Vision Pro 是探索性质的业务,盈利有成熟的 iPhone 业务支撑。即便有各种缺点,苹果也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和技术储备的「板凳深度」。但对于这些果链企业,此前为苹果新设备设立实验室、改建生产线的成本已经产生,订单量锐减之后,成本就会变成亏损预期。以字节 PICO 的代工方歌尔股份为例,2022 年苹果占其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 73.28%。在去年苹果「砍单风波」之后,歌尔股份市值一度蒸发上千亿元。01 中国 VR 企业苹果一次性掏出全部家底,技惊全场,会对当前的全球选手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当前的消费级 VR 的头部产品是 Meta Quest 和字节跳动的 PICO。据 IDC 的数据,2022 年第三季度,Meta Quest 的全球市场份额为 75% 左右,PICO 为 15% 左右。PICO 是字节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收购项目之一。字节与腾讯曾竞争收购,最终在 2021 年,以 90 亿元人民币溢价收购当时估值 20 亿元的 PICO。之后,字节为 PICO 投入真金白银的支持,除了研发资源,还有字节最不缺的流量资源。2022 年春节期间,PICO 在字节跳动全渠道总曝光量高达 11.3 亿人次。PICO 一度通过渠道商在线下商场大量开设门店,并通过抖音开屏广告、直播间露出等引流,同时也设下令业内惊诧的销售目标。据 36Kr,2022 年,PICO 的销量目标是 100 万台,但最终销量低于预期为 70 万以上。今年,PICO 大幅下调销量目标到 50 万台。体面的说法是,VR 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现实情况是,消费者对 VR 设备认知不够。但问题根源是,市面上的 VR 设备产品力不够:现在最畅销的 Quest 2 和 PICO 4,都还在使用高通在 2019 年底推出的骁龙 XR2 芯片,其核心频率只有 1.8GHz,不及 M2 芯片的一半(3.49GHz)。主要的几款 VR 头戴设备,普遍存在佩戴时间久会让人眩晕的问题。眩晕的主要原因是画面延迟,苹果通过自研的 R1 芯片将延迟降到 12 毫秒,肉眼几乎无法察觉。「(芯片)这事一时半会儿无解,预计苹果会孤独领先相当长的时间。」VR 公司梦想绽放 CEO 熊文对媒体表示。扎克伯格鼓吹的元宇宙概念退潮后,被当成元宇宙接口的 VR 设备也随之熄火。据 IDC 数据,2022 年全球 AR/VR 头戴设备出货量 880 万台,还不及 iPhone 销量的零头。要知道,去年,iPhone 卖出 2.32 亿部。今年初,字节跳动的 PICO 还传出裁员消息。虽然 PICO 团队表示是「正常组织调整」,但其销量下降很难不引发外界担忧。PICO 面临的问题和其他 VR 设备一样,应用场景太少,几乎只有游戏和视频。PICO 的游戏还少于 Meta Quest,后者收购了三家游戏工作室,在游戏上要强于 PICO。字节擅长的短视频和直播,PICO 确实依靠秀场直播打出了一定声量。据品玩,PICO 的秀场直播收入基本上超过游戏,「吸引了不少用户打赏,一晚上打赏几千块的用户大有人在。」更适合 VR 设备的长视频,目前还缺乏供给。去年 PICO 4 发布后,PICO 副总裁任利锋向媒体表示,中国市场的传统长视频年产量可以达到 5 万个小时,但优质 VR 视频年产量还不到 20 个小时,「VR 行业的内容产能,还没有被广泛地激发出来。」而内容生态的激活,靠的是划时代的产品力跃进,这是 Vision Pro 正在施加的巨大产品压强。除了字节,小米、百度、腾讯等国内大厂也对 VR/AR 领域有所投入。今年 2 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展示了米家的 AR 眼镜,定位是「眼镜相机」,主要用于拍摄视频,不过,有自媒体评测完这款产品后,用的标题是:「很难用它看见未来」。在元宇宙概念火热时,百度推出「希壤」,主打用 VR 设备进入其元宇宙平台。但眼下,百度的精力剧烈转向了生成式 AI。今年 2 月,腾讯 XR(拓展现实)部门也散伙了,项目负责人沈黎也在去年 11 月离职。同样在 2 月,快手VR 和元宇宙业务关停,负责人马英武也宣布离职。就在中国选手第一波冲锋偃旗息鼓后短短几个月,苹果 Vision Pro 横空出世,重新点燃了消费者对 VR 设备的关注。这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但 62 岁的库克等不到产品的彻底成熟,哪怕存在硬伤也要上马。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手机销量整体疲软、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如今,苹果敲定了行业技术路线,再次制定了行业标准:MR(混合现实),双向眼神交流加实景还原;彻底抛弃手柄,采用眼动 + 手势追踪 + 语音交互,以及实时的数字孪生人。再加上芯片优势,叠加此前积累的内容生态和销售渠道,这把玩家进入的门槛拉得极高,那么问题变成了,Meta Quest 和 PICO 能抛弃手柄吗?裁撤 VR 部门的大厂,重新投入还赶得上吗?02 应用场景除了硬件和算力,应用和内容生态是一个硬件设备最长久的壁垒。游戏和影视,正是 VR 设备最能提供划时代体验的两个行业。在用 Vision Pro 看过《阿凡达》后,导演陆川对媒体感慨,「以后去电影院看 3D 电影这件事真的可能就是伪命题了。」参加 WWDC 的还有迪士尼 CEO Robert Iger,他在发布会上表示,迪士尼将为 Vision Pro 提供流媒体服务,「迪士尼的内容与苹果的头显设备之间有着令人信服的战略契合。」正式发售时,Vision Pro 将可以观看 Disney+ 和 Apple TV 的影视内容。《钢铁侠》导演 Jon Favreau 正在为 Vision Pro 开发视频内容。他还是 Apple TV 独属纪录片《史前地球》的制片人,Vision Pro 演示视频里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龙就出自这部纪录片。预计 Vision Pro 最终上线的就是 3D 版《史前地球》。在正式发售时,Vision Pro 还可以玩 Apple Arcade 上的 100 多款游戏。小岛秀夫出现在苹果发布会上,表示将《死亡搁浅》导演剪辑版带到了 Mac 上,也让人联想是否会在 Vision Pro 玩到小岛秀夫更多,甚至定制款的作品。上述这些是 VR 设备的常规应用场景,Meta Quest 和 PICO 上同样可以玩上百款游戏,Meta 更是在去年底宣布,Quest 上的 VR 游戏《行尸走肉:圣徒与罪人》已经带来 5000 万美元的销售额,占这部游戏生命周期总销售额的一半。Meta 想以此证明 VR 设备可以为游戏带来销量,希望借此丰富游戏生态。但相较于 PC 电脑和游戏主机上成熟的游戏生态,VR 游戏还处在早期阶段。完成决定性一击,目前最有可能的抓手,还是苹果恐怖的产品力,可以设想一下,游戏产业与 Vision Pro 结合,枪战、打斗、球类游戏可以摆脱手柄与鼠标,通过眼球追踪和 AI 预判,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如果再加上大语言模型,不管是米哈游的《原神》,还是《崩坏:星穹铁道》,亦或是腾讯的王者荣耀,都有被新硬件提供突破性新体验的可能。真正进入下一个 「iPhone 时代」需要降低价格门槛,彭博社 Mark Gurman 说,苹果计划最早在 2025 年底发布更便宜的 Vision 型号,实现这一点,这只能靠中国制造业。至少要到那时,苹果 MR 设备才有普及的希望。这三年里,VR 设备及其内容生态会因为 Vision Pro 发生哪些改变?会出现什么样的杀手级应用?还是未知数。但几乎可以断定,Vision Pro 和 AI 可以实现很好的组合。Sterling Crispin 曾参与开发 Vision Pro,他在 Twitter 上披露了部分他所做的工作,根据眼动追踪、脑电活动、心跳、肌肉活动、血压、皮肤电导率等生理信息,让 AI 模型来判断用户的心情,进而预测用户的下一步动作,「这基本上是读心术」。体验过 Vision Pro 的人也提到,Vision Pro 会精准地预判自己想要点击的位置。一台机器可以阅读我们的思想,这似乎会开启一个人类不可预知的魔盒。但一旦点上科技树,产业就会被裹挟着滚滚向前,又是一轮从硬件、供应链到应用生态的洗牌,一个留给中国企业的窗口期,已经出现了。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字节、恺英、三七、中手游暑假开卷,仙侠手游能走出「买量」怪圈吗?

    https://www.tmtpost.com/6578175.html

    详情

    挂机修仙手游流水式上线,字节、恺英、三七、中手游谁更能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奇偶派“萧萧易水春流浅,黯黯燕云夜影寒。”6月9日,号称「无规则」「无边界」「无束缚」的网易“三无”游戏《燕云十六声》自去年科隆游戏展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技术测试。从目前曝光的内容来看,游戏质量可以媲美一众3A游戏,作品中的高自由度和细节表现深受玩家好评。腾讯《代号:致金庸》、叠纸《百面千相》、网易《燕云十六声》目前都处于前期研发阶段,但开放世界武侠游戏已进入厂牌大战阶段,可以预料到来日会迎来一波大考。另一边,6月手游赛道也似乎进入了高产爆发期,仙侠题材手游开始集体在排行榜上频繁活动。恺英网络《龙神八部之西行纪》、朝夕光年《神仙道3》、三七互娱《凡人修仙传:人界篇》、中手游代理的《我的御剑日记》《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相继上线。头部和中腰部游戏厂商都拿出仙侠新作,那么究竟高考后到暑期档的抢量大战谁能更胜一筹?中手游新仙剑与《上古有灵妖》玩法很像?号称耗资3亿打造的中手游《仙剑世界》自曝光起便备受关注,而旗下另一款游戏《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以下简称新仙剑)作为经典仙剑IP的前菜,无疑也对玩家有着较强吸引力,游戏上线前便有超千万玩家预约,不过「奇偶派」在第一时间体验后发现,这款放置卡牌手游有着很强的“既视感”。《新仙剑》的冒险模式对仙剑1的经典剧情进行全面重置,也设计了大量仙剑1-6代的角色供用户游玩,加上迷宫探索里的各种彩蛋,确实有让人梦回二十几年前的感动。虽说市面上横版放置类游戏框架基本承袭自《剑与远征》,不过《新仙剑》的养成系统和核心玩法,与一款名为《上古有灵妖》的小厂手游有诸多相似之处。无论是角色五行属性、合成升星、修行爬塔的养成逻辑,装备打造、阵容羁绊、货币产出的体系,还是画面UI设计、日常活动、副本BOSS设计都能找到相似的对应点。《新仙剑》整体做了大量简化,像卡牌星阶继承、角色招募卡池和世界探险流程,都更简单易上手。图源:《新仙剑》游戏截图社交方面游戏里有好友、金兰、仙盟这三大板块,也是领取好友点数换碎片奖励,或者给工会捐材料领红包,最后发展成攻城占地,整体思路如出一辙。玩家大部分时间就是推图看剧情,自动战斗,挂机攒资源等等,游戏不仅限制每天的任务经验获取,所有玩法都需要体力支持,这导致非氪玩家很容易被卡关。图源:《新仙剑》游戏截图这样做的优点是,对于轻度玩家来说每天只需2小时便能刷完日常产出资源,缺点是玩家间的差距会因付费道具越拉越大,由于日常任务产出的资源十分有限,加之游戏滚服的特性,最终留下来的大概率是休闲养老玩家和重氪核心玩家。游戏的内购系统比较丰富,“首冲”“累充好礼”“大小月卡”“玩法战令”“剧情战令”“每日限购”“每周限购”“每日充值”“特惠礼包”,也有修仙手游常见的视频激励广告,甚至进游戏前策划还特意提醒充8元,满屏的充值广告确实显得吃相难看。图源:《新仙剑》游戏截图由于全程自动战斗的特性,角色只会从左至右攻击,阵容搭配和属性克制对结果影响不大,主要还是比拼数值。角色卡牌的平衡性也一般,前期抽到的3星侠客只能当做升星材料,5星橙卡只能过渡剧情用,后期全靠海量资源将阴阳角色升至12星,要想上场侠客全部满星,活动优惠的理想状态下上要花68X4X21X6=3.4万,这还不算上其他养成项目。像是玩家到达64级后,神祝系统需要伤害排名结算奖励,战力不达标基本很难获取资源,70级的轮转之庭玩法,面对全阴阳体系的敌人,基本只能放弃挑战。总体而言《新仙剑》作为一款轻度放置卡牌手游,如果只是想重温经典剧情或是每天消磨时间,游戏的底层玩法大多玩家都能体验到;但是要想冲榜或PVE竞技,游戏所需的付费资源难以想象,最终可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服务器大佬们的舞台。挂机手游,玩家偏爱竖屏受我国古典文化和网文影剧的影响,玩家对仙侠游戏一直保持较高热忱,2013年仙侠类MMO游戏,不论是在端游还是页游,市场份额一度接近70%。直到中小厂的换皮游戏大量涌入和《天龙八部》《九阴真经》等头部产品没落,仙侠MMO逐渐开始走下坡路。随着2018年手游浪潮来临,现象级爆款接连出现,挽救了这个已然式微的品类。2020年6月《无极仙途》上线,目前TapTap下载量200万+,评分高达8.8。2021年2月一款名为《鬼谷八荒》小成本上架steam,打破了国产游戏的月销量纪录,上线40天后总销售额破亿。之后吉比特旗下雷霆游戏,发行《一念逍遥》上线后稳定在IOS畅销榜前15,首月流水预估超4亿元。自此仙侠题材开始重回公众视野,其中《一念逍遥》轻量化、竖屏挂机、二次元水墨风等特点,辅以极具爽感的魔性广告,助其从一种手游中脱颖而出。游戏的主要玩法是结合了《球球大作战》的对撞式战斗系统,把玩法集中到了个体的战力培养上,如境界、修为、装备、神通、法宝等,玩家每天上线的任务,主要是不断消除“红点”与“感叹号”,傻瓜式提升数值化的“战力”。图源:《一念逍遥》游戏截图通过建立不同区间玩家的生态平衡,让《一念逍遥》有了区别于多数修仙产品“单机感”的特点,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修仙手游有了绝佳的模板可供“借鉴”。在随后的两年内上线了百余款竞品游戏,从盗用素材、换皮照搬,到《一XXX》的冒名顶替、营销碰瓷,虽说涌现了一些精品仙侠手游,但在美术表现和世界观代入感上始终有所欠缺。今年6月集中上线的仙侠手游依旧没能跳出既有框架,除了美术风格有差异,基本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主线以外,游戏主要还是爬塔、PVP、派遣探索、BOSS战、Rogue等玩法。图源:上述四款手游截图根据七麦数据,《我的御剑日记》和《神仙道3》首日收入表现都一般,下载量也不突出,或许是画风比较讨喜,用户付费情况不错,两款产品首周流水均有望突破5000万。《龙神八部之西行纪》和《凡人修仙传:人界篇》作为漫改产品,游戏玩法和角色机制并无亮点,主要胜在IP还原和沉浸式体验上。目前来看,《凡人修仙传:人界篇》在收入和热度上领先优势明显,加上IP受众广、买量强度高,后入局的产品在拉新层面的难度骤然提升。游戏一上线就登顶IOS免费榜榜,同时进入手游畅销榜前十名,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首周iOS端国区营收预估达4000万元。说明这个两年前被验证过的玩法依旧在市场上有着超强竞争力,且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美国是修仙游戏除中国大陆外全球营收第三的地区,出海“外卷”也是如今大厂纷纷入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没有下一个爆款修仙手游带来全新玩法前,国内现状可能会一直停留在“换皮”和IP改编上,在玩家已形成竖屏操作的偏好基础上,研发团队怕是很难下定决心做出创设性变革。「买量」才是仙侠“飞升”的关键?近几年,主打水墨风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仙侠手游大行其道,受到了无数玩家的追捧,仙侠类手游已是国内市场热门游戏题材之一。同时,大量仙侠题材网文和影视作品的火爆,也让仙侠手游拥有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拓展的潜力。从目前国内市场的现状来看,仙侠手游赛道仍十分拥挤,大小游戏厂商争相入局,竞争者众多。为了更加广泛的触达玩家,买量仍是前期获客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热云数据,从2023年4月手游App各主要题材投放产品数的情况来看,仙侠题材手游App投放产品数约为300个左右,占比接近6%,排在买量大盘的第五位,位于现代、传奇、二次元和动漫题材之后。 图源:热云数据具体来看,在2023年4月手游App各主要题材素材展现量占比分布中,仙侠题材占比约为10.4%,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现代题材。具体来看《一念逍遥》的投放势头十分迅猛,从1月至今始终位居仙侠类手游App买量榜第一位,同时,其在微信小游戏的买量榜中也处于前列。产品广告宣传制作请明星代言不是新鲜事,如何有效引流,截取契合产品调性的核心用户还是有一定门道。在仙侠类手游素材中,高举高打的明星代言类素材通常占据重要位置,素材主要以“单人口播”的形式介绍游戏特色和卖点。可以看到代言人越来越贴近广大用户群体,投放素材中明星仿佛资深游戏玩家,滔滔不绝分享游戏攻略,如职业门派选择、武器装备推荐、阵容通关技巧等,同时配有游戏的实录画面,给人一种很上头的亲近感。《我的御剑日记》邀请方文山、张含韵和倪大红做代言人,大概是想涵盖老中青三代,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神仙道3》的代言人选取「司命仙女」李一桐、「无天佛祖」黑子、「沙僧」麦长青和「吕洞宾」马景涛,主打角色沉浸体验,利用经典作品拉好感。《龙神八部之西行纪》请来汪东城做“西行品鉴官”,作为一名爱好COS的成熟艺人,此前还为《大圣归来》手游创作主题曲,对于该圈层消费者吸引力较强。《凡人修仙传:人界篇》则是让李连杰身着道袍拍摄了相关系列宣传片,“漫改天王”胡彦斌演唱主题曲《凡非凡》,破圈所需的基础要素更加完备。在买量创意方面,项目组侧重展现“品牌基因”,其中“正版”“续作”“经典IP”为主要高频词汇,主要呈现方式为达人短剧和代言人小剧场,展现游戏产品的具体玩法和细节。作为最后上线的产品,《神仙道3》完全丧失宣发优势,想要在其他产品里抢用户,难度着实不小。且朝夕光年并不是以买量见长的厂商,主要发行手段是达人营销。项目组发起了《神仙道3》预热阶段的“抖音游戏发行人”,截至6月15日吸引了超过3000位达人进行投稿,相关视频数据也超过5000条,总播放量过亿次,为产品持续提升曝光量和话题度。恰逢画风相似的《自在西游》近期投放量下滑,《神仙道3》项目组更希望通过独特画风凸显亮点,与市面上的泛仙侠素材形成差异,避免同质化,利于产品长线经营。随着国内游戏行业加速回暖,关系密切的游戏营销行业也愈发活跃。对比近期国内上线的几款仙侠题材产品来看,买量依旧是游戏曝光的主要手段,如何利用算法推荐,实现相对精准的内容推送,触达更多契合度高的目标用户,将是游戏生命周期延续的要点。写在最后伽马数据《2023年4月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4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24.94亿元,环比上升2.96%,同比下降2.16%。其中,移动游戏市场对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际销售收入为162.18亿元,环比上升,同比下降4.37%。尽管5-6月上线的新游表现颇为亮眼,但游戏市场的疲软态势并没有较明显的改观,在收入大盘环比增速有限的情况下,游戏厂商集体清库存也让市场内卷不断加剧。DataEye的统计数据显示,6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40家在2021年增加了研发费用,其中完美世界、吉比特、三七互娱等修仙手游大厂增幅超30%。凝神聚气、修炼内功,专注于高质量游戏研发,随着未来《逆水寒》《仙剑世界》《仙剑奇侠传:缘起》等经典IP手游上线,期待仙侠赛道下一个爆品很快就出现。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Vision Pro:VR 行业黎明之前最亮的烛火?

    https://www.tmtpost.com/6578208.html

    详情

    一个 VR 行业等了八年的转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电厂,作者 | 张勇毅,编辑 | 高宇雷2014 年三月,随着 Facebook 作价 20 亿美元收购 VR 初创硬件公司 Oculus,包括 HTC、谷歌、微软索尼等厂商都开始了针对不同的需求 VR 头显研发项目。越来越多让人印象深刻的 AR/VR 产品接连不断问世:主打行业应用的 Hololens、主打游戏需求的 PS VR。在当时看来,似乎一个时代正在拉开帷幕,按照 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的说法:在未来十年内 VR 将彻底改变游戏与数字社交互动场景,成为人们互联网日常的一部分。但现在看来,很难说 Facebook、现在公司名称已经变为 Meta 的这个预言,短时间内真的能成为现实:微软、Google 相关产品陆续下马,HTC、索尼则是重新收缩在游戏市场,只剩下 Meta 的 Quest 产品线仍在坚持。到了 2023 年,如今每家巨头言必谈 AI,微软在依靠 OpenAI 与 ChatGPT 发动新一轮攻势,Google 则在 I/O 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到超过 140 次 AI,Meta 愈发淡入背景,叠加经济环境下的集体裁员,似乎谁此时再提造 VR 就是在自取灭亡。但就是这样的背景下,苹果发布了 Vision Pro,并将其变成了整个行业的狂欢。但苹果似乎并不想让你意识到这是一台在九年前流行的 VR 头显:在 WWDC 介绍 Vision Pro 的全程 45 分钟中,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一词一次都没有被提起过 —— 如同 AI 一词也从未在 WWDC 2023 的主题演讲中出现过一样。苹果深谙命名给一款产品宣传上带来的助力,也明白一款产品的命名往往决定着用户对其想象的边界,因此即使 Vision Pro 本质上是一款带有强 MR 属性的 VR 头显,苹果也在刻意避免给用户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空间计算机」这样晦涩但同时也明显带有苹果风格的名词。作为苹果眼中「下一个十年」的产品,Vision Pro 寄托着苹果整合 iPhone、iPad、Mac,乃至苹果现有所有硬件产品线的期待,因此也被外界很多人拿来与初代 iPhone 类比。但初代 iPhone 的诞生自带了「完全体 iPod」这一属性,对于大部分 iPod 用户来说这并不算是一个陌生的物种,而 Vision Pro 则是问世已经处于 VR 行业的一个低谷时期,也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愿,像 iPhone 一样带来诸多革命性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讲,Vision Pro 或许是一款让人非常失望的产品:没有亮眼的新技术概念、整机重量接近 500 克,超过 30 分钟的佩戴之后仍会产生明显的压迫感。它也需要外挂电池才能实现移动中的正常使用:这个设计在此之前甚至是其他 VR 头显厂商设计中多次被否定的方案,理由往往是「并不便携」。在 2019 年之后的 VR 产品普遍舍弃了这一设计。目前的这个形态的 Vision Pro,距离取代 iPhone、Mac 都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但这并不代表着 Vision Pro 前景暗淡;相反,它很有可能是如同 2014 年的 Quest 一样,再次开启 VR 行业黎明的那个存在。内容消费如果说在 WWDC 之前,外界对苹果入局 AR/VR 有哪些明显不同于其他硬件厂商的期待,「内容生态」肯定在其中。通过向媒体展示的、超高精度的手势操作识别与眼动追踪,目前 visionOS 回答了关于 VR 头显该如何交互这一最关键的问题,但历史上每一次新形态的交互革命,都要伴随着新内容形态的诞生。从 2014 年开始,每个 VR 厂商都在拼命试图说服用户:VR 将会完全改变互联网体验,但实际上当用户带上 VR 头显、进入到这个世界中才发现,他们体验到的是本质上与智能手机无异、但整体体验要别扭许多的内容。普通消费者能尝试到的 VR 类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画质堪比 2000 年代的 VR 游戏,除了偶有《半衰期:艾利克斯》这样优秀的原生 VR 游戏问世,用户几乎难以找到足够说服自己购买 VR 头显的内容存在。对于 VR 来讲,形式就是内容本身的绝大部分构成,即使是苹果,也会特别需要一款杀手级应用出现在 visionOS 中:目前的 visionOS 支持直接运行大部分为 iPhone 打造的应用,但 VR 设备特有的空间立体感,引入了前所未有的 3D 内容形式,苹果显然不能将 Vision Pro 的主要使用场景定义为「运行现有 iOS App」。从 2017 年开始,苹果就开始着手在 iOS 生态中引入 AR 相关的交互模式:除了发布 ARkit、供开发者在自己的 App 中调用 AR 交互能力,据苹果 CEO 库克在电话会中透露,截至2022 年 App Store 中已经上架超过 1.4 万融合 AR 能力的 iOS 应用,这些应用经过简单转制,就可以成为在 visionOS 中使用的 3D App。一直以来与苹果关系密切的迪士尼,也在 Vsion Pro 的内容生态上承担了不少重要戏份:迪士尼 CEO Bob Iger 亲自在 WWDC 演讲中为 Vision Pro 站台,表示 Vision Pro 是一种「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娱乐平台」,同时还表示迪士尼自家的流媒体服务 Disney+ 将首批支持 visionOS,这自然也给了外界更多关于两家联手、为 Vision Pro 量身定制更多空间立体内容的期待。在 WWDC 期间,库克演示了使用 Vision Pro 观看球赛、能同时查看比赛统计数,彷佛置身于场边的体验;也传出过包括《哥斯拉》等电影,针对 visionOS 发布的空间视频格式重新制作对应的版本的信息。就像 WWDC 期间苹果向媒体演示的 Vision Pro 空间视频内容:一只恐龙从眼前的屏幕中走出来一样,这些都是将 Vision Pro 的娱乐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良好契机。「市场太需要一个像苹果一样、在内容上有着强大号召力的厂商入局了」,一位 VR 内容制作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存的 VR 内容仍然水准差异极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用户选择购买 VR 硬件的信心,有了苹果的入场,VR 行业的内容制作流程规模化产业化、相关的内容开发产业都能一并得到规范化。价格/下沉市场即使是在苹果产品历史中,也并非所有产品,一经上市就收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使是最终被证明理念正确、并几乎完全改变 TWS 产业的 AirPods 系列,从 2016 年正式发布后,真正进入爆发式增长也已经是 2018 年,到全球 TWS 耳机出货规模突破 3 亿大关,已经是 2021 年。Vision Pro 也面临着与初代 AirPods 类似的前景与困境:根据目前公开的 BOM 清单显示,Vision Pro 仅硬件组件成本就已经高达 1500 美元;这其中包括了 Vision Pro 共计 12 个摄像头、一个 LIDAR 传感器以及一个 TrueDepth 景深摄像头,当然还有最昂贵的 M2 处理器以及用于数据传输支持的 R1 协处理器。这些繁杂的硬件系统,决定了现阶段 Vision Pro 在市场上仍然很难与现有的 Quest、Pico 等相对平价的产品直接竞争,但这些产品与 Vision Pro 之间并非完全的竞争关系。关于 Vision Pro 背后的供应链系统,我们至今仍然所知甚少,但仍能从蛛丝马迹中获取到一些细节: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数据,Vision Pro 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组装供应商为立讯精密,整个供应链中也涵盖了音频元器件制造商歌尔声学,有众多台湾的供应商,供应链列表横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韩国。‍这份 Vision Pro 供应商清单中,几乎涵盖了所有 iPhone 时期苹果与之合作关系紧密的供应商:这既是「果链」,同时也是 VR 行业产业链的半壁江山:给 Vision Pro 供应双 4K Micro OLED 显示屏的索尼,同样也是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 AR/VR 头戴显示器产品的屏幕供应商。包括博通/三星/LG 等供应商,也都是 VR 产业上游供应链中几乎随处可见的存在。据 IDC 预测,Vision Pro 的发布,会推动国内终端厂商的积极跟进,进而共同推动 AR/VR 产业链结构布局的优化,同时相关的新技术:包括显示、电池、交互等硬件组件都能得到明显的发展与升级。即使 Vision Pro 本身的售价高达 25000 元人民币,Vision Pro 对于整个 VR 行业供应链的推动作用,仍然相当显著。在 Vision Pro 在明年年初正式开售之前,苹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仍有大量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这些是苹果也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在正式开售之前,没人能保证 Vision Pro 不会成为苹果的下一个 AirPower —— 在 2017 年发布会上登场、但最终因为散热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最终于 2019 年宣告项目取消。Vision Pro 更像是一个来自苹果的「模版答案」:很多细节或许不是最好,甚至不是那个「最优解」,但综合体验已经足够优秀,足以推动整个 VR 行业继续向前一步,这或许已经能够推动 Vision Pro 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 VR 头显设备。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游戏革命2023:AIGC拯救游戏厂商

    https://www.tmtpost.com/6578230.html

    详情

    AIGC让沉寂的游戏厂商焕发“第二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一点财经编辑部,作者 | 封华,编辑 | 赵同文明史即工具史,纵观人类社会的演化,每一次的加速迭代,都有赖于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前有蒸汽机到电力普及的生产力大爆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打开新世界,如今AIGC将再次推动先进技术工具的变革。随着ChatGPT的爆火,AIGC已成内容创作领域最大的风口。从当前呈现的结果看,得益于AIGC输出的内容类型逐渐丰富,质量不断提升,技术的通用性越来越成熟,技术的火速进步,各类应用的涌现,极大地提升了内容产业的想象空间。众多应用领域中,游戏相比其他内容形态具备更强的科技属性,这意味着,游戏行业有望成为参与度最高、最受益于AIGC的行业之一。正如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演讲中说的,“AI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反应敏捷的企业将利用AI技术提升竞争力,而未能善用AI的企业将面临衰退。”游戏行业正处于震荡调整期,对如履薄冰的游戏厂商来说,投身AIGC是新一轮的沉沦,还是触底反弹的重生?AI相关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否成为企业和行业重新增长的重要助力?  可以看到的是,虽处于AIGC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对游戏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AIGC:游戏行业的变革契机“随着各种游戏技术的跨界应用越来越多地涌现,游戏将有望突破既有产业范畴,迎来全新的‘第三次扩容’。”这个来自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的观点,正揭示了如今AIGC为游戏产业带来的想象空间。纵观游戏行业的发展,从单机到网络,PC到智能手机,硬件载体的迭代升级一直是游戏产业规模提升的最强推动力,它让游戏用户数量从数千万增长到数十亿。当下这一轮的AIGC技术变革,区分于前几轮的硬件升级,被马晓轶视为量变之后的质变。游戏技术会越来越广泛地融入游戏之外的更多领域,成为一种更为通用的技术体系。在前沿科技发展历程中,游戏总能及时拥抱和应用最新成果,如今站在AIGC技术爆发的节点,业内无比期待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革。要搞清一件事,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投身其中,乘着AIGC的势头,各游戏厂商纷纷布局,意图抢占第一波红利。有能力的大厂,纷纷发布自家的AIGC工具。腾讯AI Lab发布3D场景自动生成方案,帮助开发者在短时间内打造高拟真、多样化的虚拟城市场景;昆仑万维也发布了“昆仑天工”大模型;完美世界将基于外部AI技术,开发与旗下游戏产品相适配的AI生产工具,游戏中的智能NPC、场景建模、绘画、剧情、配音等方面,都会有AI的参与。其他厂商,则根据自身需求与外部AI技术合作。游族网络与云从科技共同研究游戏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LLM),将通用AI技术针对游戏场景进行优化。“抢人大战”也早已提上了日程,相关岗位的薪资待遇普遍在30K左右,而涉及到核心项目的AIGC岗位,头部公司能够大方地开出60K的底薪。这样的“盛况”不难理解,AIGC大家都在用,要想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抢占技术高峰,就要确保自己跑得够快。各厂商的躬身入局,也说明了“游戏+AI”是具备高确定性的行业趋势。其中的逻辑在于,游戏作为内容产业,对内容有着大量、长期的渴求。游戏强调实时体验,用户在游戏过程中,对内容的消耗是连续的实时的,这就对内容生产的效率提出了高要求。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如今,AIGC所代表的更先进生产工具放在了所有游戏厂商面前,积极引入AI技术,持续深入探索AI技术在游戏研发、发行和运营中的应用,就有望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经历了过往几年“寒风阵阵”的行业局势,AIGC带来的发展机遇尤为珍贵,在各方抢占先机的竞争节奏下,行业变革只是时间问题。改变生产方式:挖掘更有趣的玩法AI与游戏结合的最早尝试是脚本和NPC,简单的“吃豆人”游戏便设置了追随、拦截、预判等行为模式。如今AIGC有助于实现更复杂的效果,大幅提升交互体验,最终能挖掘出何种更有趣的玩法值得期待。这个问题如果让网易来回答,休闲手游《蛋仔派对》一定会被当做典型案例。这款在网易财报中频繁被强调的小爆款,今年一季度登顶中国iOS下载榜,日活玩家超3000万,是网易有史以来日活最高的游戏产品。它的特别之处在于,AIGC对游戏中UGC内容生产的赋能,如同沙盒游戏《我的世界》自由创造一般,用户可以在《蛋仔派对》中通过AIGC技术,轻松创作地图,并有机会被官方正式收录。“守护宝藏、逃离追杀、拯救公主”,脑洞大开的任务在一周上百万张玩家地图中轮番呈现,这种高度定制化打破了派对游戏玩法单一的枷锁,游戏内容体量成倍增加,玩家参与感、互动性也远超以往。△《蛋仔派对》玩家地图截图能有如此大的进步,是因为AIGC极大降低了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往,玩家即使有个性化创作的热情,也会因创作流程的繁琐、工具使用难度等因素被打消。AIGC则代替玩家完成较为复杂的流程,只需创意就能大量产出。UGC用户创作模式不断地迭代升级,游戏内容的丰富度、生态的开放度都要远超以往,用户参与度提升,也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和可玩性。这个“富矿”当然不容网易一家来挖。中手游的《仙剑世界》、昆仑万维的《代号D》等游戏都将玩家创作作为重点运营策略,意图分一杯羹。米哈游一直是探索新元素的先锋,其新作《崩坏:星穹铁道》中,内置了自研的AIGC工具“模因共振机”,能够将玩家上传的图片转化为游戏主角之一“三月七”。AIGC在游戏玩法和体验上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智能NPC对游戏沉浸感的提升也远超以往水平。两年前,腾讯AI Lab 的“绝悟”团队就开始尝试将AI能力应用于游戏制作、运营及周边生态的全链路。在热门竞技手游《王者荣耀》中,玩家可以与不断进化的绝悟AI进行对抗演练,而AI之间的配合、反应并不亚于真实玩家。网易新推出的《逆水寒》手游打着国内首个游戏版“ChatGPT”的旗号,标榜“万物可交互”,智能NPC是其中的关键。不同于以往人工设定好的、流程式的NPC内容,智能NPC和玩家可以自由生成对话,并且基于对话内容给出有逻辑的行为反馈,就如同游戏人物也拥有自我性格与情绪一般。因此,在AIGC生产模式下,面对同一款游戏,不同玩家有望享受到千人千面的内容体验。昆仑万维CEO方汉就对此进行过阐述:“剧情、地图、关卡都可以通过AIGC动态生成,玩家可以享受自己独有的专属剧情和人物,NPC也不再是简单规则约束的玩偶,可以对玩家行动做出自己的反应,游戏产品的可玩性将大大提升。”以上AIGC对游戏的变革还只是冰山一角,红杉资本在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游戏中文本、代码、图像、视频、3D都可以通过AIGC生成,并且达到专业开发人员和设计师的水平。或许最终,游戏主创们只需要有创意就够了,借助AIGC的生产能力,为游戏行业的生产方式拓宽铺路。这也能够看出,AIGC是游戏行业创新的引擎,为游戏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内容,而大量的游戏数据也为AIGC的迭代进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解放生产力:降本增效下的爆发潜能对于游戏厂商来说,AIGC对降本增效的助益,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AIGC作为生产工具,将极大地释放生产力,帮助厂商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探索,为游戏开发进入“黄金时代”带来了可能性。论及娱乐及媒体行业,游戏是其中最复杂的形式,构成要素复杂多样,包含文本、图像、动画、音效、音乐、3D 模型、代码等多种类型的资源。很多行业存在一个“成本、效率、质量”的不可能三角,即难以同时兼顾研发成本、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游戏行业亦是如此。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及紧张的工期,团队难免有捉襟见肘的时候。AIGC出现后,能够提升游戏的策划、音频、美术程序等环节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创作效率,帮助压缩游戏整体项目的研发周期与人员规模,降低游戏制作成本。例如,对于开发端,AIGC可以协助开发人员快速完成基础代码,自动完成一些耗时、重复性的工作。对于美术端,AIGC可以实现快速出图、建模,工作人员只需对成品进行修正调优,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这无疑是游戏厂商借势腾飞的契机,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AI可以帮助品类提升3%-5%的次日用户留存率以及5%-10%的日活,而在研发端,AI的引入能够节约40%-70%的人力,节省60%-70%的时间。如此恐怖的提升,没有厂商不心动。今年3月,腾讯推出自研3D虚拟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游戏开发者以更低的成本创造风格多样、贴近现实的虚拟城市,单个3D模型建筑的制作时间,如今只需要17.5分钟。游族网络则表示,今年4月,公司2D美术外包成本已经降低了约25%,预计到年底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成本下降。恺英网络在研发中利用的AI工具MidJourney,能够大批量生成场景和人物,可将创作时间从两个月降低到半个小时。而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另一个积极的结果,是小公司和团队能够通过AI工具的熟练使用,尝试制作更大型的项目与大公司同台竞技。5月28日,号称“AI之王”的英伟达宣布将为游戏提供定制化AI模型代工服务,开发者可借此搭建和部署定制化的语音、对话和动画 AI 模型。这下,实力有限的游戏公司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AI工具了。Unity发布的《2023游戏开发报告》显示,2022年62%的独立游戏和58%的中型工作室立项研发到发行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对于人员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的小型工作室来说,动辄五年开发耕耘的日子成为过去式了。在AIGC大爆发的时代,这个时间只会被进一步压缩,AIGC与游戏的结合,无疑将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或许在不久之后,将会有令人惊艳的产品出现,整个行业迎来百花齐放的盛况。 结语具有科技前景的新兴技术,率先在纯娱乐行业发光发热,听起来或许有一丝尴尬,但不可否认的是,将AI融入工作流程,在游戏行业已不再是空谈。游戏厂商不约而同地拥抱这次技术浪潮,是因为技术跃迁往往是产业变革、格局重塑的前哨。如何充分利用AIGC的潜能,将深深影响游戏厂商对市场的洞察和对产业风向的把握。谁能引领新一代游戏产品的发展走向,谁就能率先站在浪潮之上。没有谁愿意被时代抛弃,当下能做的,就是抓住每一次机遇,奋力争前。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小鹅通:以数字化运营赋能企业,“海底捞式”服务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https://www.tmtpost.com/6572327.html

    详情

    专注扮演好“共享CTO”的角色,助力客户通过数字化工具创造更大的价值。小鹅通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在微信生态下的知识服务SaaS平台服务商。凭借微信这一国民级应用平台,小鹅通的服务已拓展至136个细分赛道。目前公司已服务逾百万家客户,其中涵盖了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华夏基金、凯撒旅游、西贝、腾讯学堂等各行业一线知名品牌。事实上,小鹅通是国内最早的知识服务SaaS服务商之一,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后又以其完善的功能和细致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认可。目前公司无论是用户规模、知识产品数、还是终端用户数都稳坐行业第一。其创始人鲍春健多次指出,公司最关心的始终是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未来“以客户为中心,做好企业共享CTO”仍是不变的主题。“海底捞式”服务奠定行业领先地位随着企业线上运营意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私域运营的重要性,并利用数字化SaaS工具转战线上,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私域运营的爆发期。而在这股浪潮中,部分私域运营SaaS服务商应运而生,小鹅通便是其中之一。小鹅通诞生于2016年,正值知识付费元年。起初公司帮助像吴晓波一样的知识大V构建知识付费系统,如十点读书等,由此形成了早期的品牌效应。此后,公司不断调整定位,从知识付费,到在线教育,又转入数字化工具赛道。事实上,小鹅通是国内最早的知识服务SaaS服务商之一,在优质客户以及口碑的积累下,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此后,小鹅通又以其完善的产品功能和细致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用户并得到认可。就功能来看,小鹅通是知识产品与用户服务的数字化工具,涵盖了知识店铺、企业直播、企业培训、企微助手以及鹅打卡、鹅考试、鹅社群等多款工具产品。企业可借助小鹅通店铺实现微信H5、微信小程序、微页面、鹅学习APP等全渠道一站式运营,通过私域直播进行产品展示及在线互动。作为大家的“共享CTO”,小鹅通可以帮助客户在没有技术开发团队的情况下完成品牌店铺搭建及个性布置,售卖知识产品等,同时还能够对获客、交易、商品经营等全流程经营数据分析,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和精细化经营。而小鹅通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领先企业,离不开其细致的服务。一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及成长期的客户,小鹅通推出了多个培训课程,例如《知识变现孵化营》、《知识变现训练营》和《小鹅通行业训练营》等,帮助企业从小白一步步进阶。另一方面,小鹅通在2021年初便提出打造“SaaS界的海底捞”的目标,对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并建立专属服务管家群,以便7×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更好地解决问题。鲍春健曾说过,“服务是最好的营销”。因此,即使会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公司仍决定提供跟进陪伴式服务,从拉新引流,课程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等多方面给予客户支持。彼时,小鹅通一年内就建立了超过4万个管家群。据了解,在小鹅通的服务管家群中,往往只有一两位是客户,其余全部是客服、运营、技术、产品等不同职能的人员。而客户对这种贴心服务认可度也相当高,有用户表示,“客服及工程师小哥是绝对的负责,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我们曾反应过很多问题及建议,基本在一年多的更新迭代中都实现了。”数字化背景下的私域运营价值凸显眼下,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公域流量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企业从公域平台获取流量的难度和成本均显著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10年间,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的在线获客成本分别从平均284元上涨到平均541元,3年间翻了一倍有余。另外,用户在公域平台很容易逃逸、变成一次性客户,因而需要对其沉淀在私域,持续运营、促活和转化。由此,私域运营的价值和优势逐渐显现。普遍来说,进行私域运营能够提升同一消费者的复购和付费水平,在获客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客单价。一旦公域平台需要多次购买的“流量”沉淀成为私域里中的“留量”,并转化为可以多次激活的会员,年均贡献营收则可成倍提升。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这主要是由于与公域平台相比,企业打造专属的私域流量池,可以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进行高效的触达与转化,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与留存率。例如通过拼团活动、限时秒杀、定向优惠、积分兑换等社群互动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信任和品牌认可度。高质量的私域运营甚至能够激发已有用户进行自主宣传、推广,帮助企业实现裂变营销。随着私域运营进入精细化时代,企业也更加倾向于应用私域运营SaaS工具,以便精准获取流量、丰富营销玩法、提高运营效率。以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的中旭教育为例,为推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其搭建了公域平台-企微-小鹅通的私域运营体系,并围绕主题一致性、受众层次性和产品递进性设计了阶梯式的数字化培训产品,成功将线下成熟产品和咨询项目转移到线上。在小鹅通的加持下,中旭教育的用户增长率自2020年的47.1%提升至2022年的53.9%,客户转化率也由37.0%提升至52.5%。截至目前,中旭教育在小鹅通平台的累计用户量已达30万人次。以用户为中心,做好企业共享CTO由于近年来内容创作者们对于SaaS服务的需求激增,知识付费SaaS服务商们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赛道中除小鹅通外,还有创客匠人、略知、短书、格子匠等竞争者。不过,与一众竞品对比,小鹅通当前无论是用户规模、知识产品数、还是终端用户数都是行业第一。截至2022年12月16日,小鹅通的累计终端用户数已达8.2亿,全球C端用户累计学习时长达14亿个小时,最高日活达1400万,分布在全球564个城市。此外,其平台客户累计创造的知识商品数达到4226万个,全年累计直播数为256万场。对于行业竞争,鲍春健认为,一个产品的出现不是为了跟同类型产品产生竞争,而是为了解决当下同类产品没有解决的需求,这才是正确的视角。不需要总想着竞品,核心是客户最看重的是什么。毕竟在他看来,小鹅通本身就是在需求中出生的产品。“吴晓波提供了一种痛点和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鹅通成长发展起来。”而小鹅通做的只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反复之后不断迭代”。鲍春健曾提到小鹅通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卖产品;第二阶段是“产品+服务”,服务是为了帮助客户更好的使用产品;现在是“产品+服务+共创”,共创是以真实的客户场景需求为中心,帮助商家整体经营能力的提升。而对小鹅通而言,未来“以客户为中心,做好企业共享CTO”仍是不变的主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房地产行业周报】融创称其清盘程序已被终止;龙光集团境外重组方案更新:21个项目打包出售;宋都股份实控人占用超20亿资金未还

    https://www.tmtpost.com/6578276.html

    详情

    一周房地产动态回顾,一起来看看本周房地产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小事!重点关注融创中国:针对公司的清盘程序已被终止 融创中国6月14日公告,有关呈请人陈淮军就其持有的优先票据(涉及本金22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对公司提出清盘呈请一事,香港高等法院已颁令撤销呈请。截至2023年6月13日,呈请已被撤销,即针对公司的清盘程序已被终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阳光城股票上市交易 6月13日,ST阳光城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有权申请听证或者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如后续公司股票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关于退市公司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龙光集团境外重组方案更新:21个项目打包出售6月13日,市场消息传出,持有龙光集团美元债的债权人称,龙光集团首席债务管理官保国武在日前召开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集团考虑在重组方案中再增加约15个项目作为支付重组项目的资金。据悉,加上此前已放入重组方案的6个项目,龙光集团预计将有约21个项目放在重组方案中,这些项目出售后的剩余资金(偿还项目债务后余下资金)将被用于偿还给债权人。也有债权人提出,希望该笔资金可用于优先支付给债权人。更新后的重组方案将会在两周内提交给债权人,债权人表示,龙光集团的离岸债重组方案仍在更新中,该版本的重组方案并不是最终方案。知名房企保险箱“失踪”又有后续:信托机构登报称房企提交虚假材料,违规私刻公章近日,中梁地产、正荣地产保险柜失踪事件又迎来后续。6月14日,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针对厦门市荣奔置业有限公司、厦门梁星置业有限公司违法私刻公章一事进行严正声明。厦门国际信托表示,近日,厦门荣奔及厦门梁星在未召开董事会或股东会的情况下,以隐瞒事实、提交虚假材料的手段擅自变更了厦门市正奔置业有限公司、厦门市正颂置业有限公司和厦门市荣衡实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擅自私刻了三家公司印章(含公章、财务章等),且私自重办了营业执照等证照和银行U盾。鉴于厦门荣奔及厦门梁星违法私刻的三家公司公章及所变更的法定代表人不具备法律效力,正奔公司、正颂公司、荣衡公司及三家公司新任法定代表人杨高潘代表公司所从事的借款、担保、投资、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以及其他所有的行为均为无效。宋都股份股价连续跌停面临退市,实控人占用超20亿资金未还6月14日,ST宋都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关于拟终止宋都基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从5月17日到6月13日,宋都股份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目前,宋都股份股票已停牌,将是这一波房地产调整周期中第一家被强制退市的浙系房企。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宋都股份主要问题出在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宋都股份大股东为浙江宋都控股,这是俞建午百分之百控股的公司。截至今年6月初,宋都股份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的存单质押担保余额尚有21.64亿元未解决。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已获约87%债权人支持 6月13日晚,融创中国披露境外债重组最新进展,并对重组协议发布了一份修订协议。根据公告,强制可转换债券前期转股价由每股10港元降低至6港元,强制可转换债券最低转股价由每股4.58港元降低至每股4港元,融创服务最低换股价由每股17港元降低至13.5港元。此外,融创中国拟上调强制可转换债券的最高限额,由17.5亿美元上调至22亿美元。并且,债权人小组已签署承诺认购不少于8亿美元的强制可转换债券,约占债权人小组现有债权总额的25%。截至该公告发布,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已获得约87%债权人支持。企业动态 传“出清”283亿资产,亚洲最大房产信托基金领展回应 6月10日,有媒体报道,领展正有意出售其在内地的7个物业项目,包括6个零售物业项目和1个办公楼物业项目。根据领展此前的收购信息,这7个物业项目的收购总价达到283.23亿元,分别于2015年至2021年期间收购。在这7个项目中,收购价格最贵的是上海领展企业广场,对价约66.26亿元;其次是深圳领展中心城,对价约66亿元。对于上述出售事项,领展发言人作出否认,同时还称有关报道并无根据,“领展现在亦没有任何企业行动按《上市规则》、《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及其他规例的监管要求而须予公布。金科股份回复年报问询函:已完成307亿有息负债期限调整工作6月11日,金科股份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针对深交所关于公司2022年收入大幅下降、业绩大额亏损等问题,金科股份表示,受到行业政策持续调控、购房消费信心不足及自身现金流承压等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竣工交付项目数量减少,整体结转规模下降,而阶段性的降价销售,也导致公司2022年度结算单价和毛利率较同期下降。金科股份还对当前债务情况以及处置进展、面临的困难等进行说明。截至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19.58亿元,其中预售监管资金70.21亿元、被司法冻结14.38亿元。有息负债期末余额共计746.57亿元。截至2023年4月末,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239.16亿元。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47亿元,同比下降63.06%。截至2022年4月30日,金科累计完成307.05亿元有息负债的期限调整工作,其中包括公开市场债务12笔,涉及本金117.95亿元。 中国奥园:与绝大多数境外主要债权人签订中期债务暂缓协议 中国奥园6月12日晚公告称,已委任罗兵咸永道为公司监察会计师,负责监察公司遵守中期债务暂缓协议项下履行情况。奥园公告同时披露境外债务重组进展称,截至公告日,公司已经与绝大多数境外主要债权人签订中期债务暂缓协议,包括境外优先票据暂缓偿还债务协议,涉及金额2,862,161,000美元;境外私募票据暂缓偿还债务协议,涉及金额374,800,000美元;以及就八项融资安排的境外债务工具暂缓偿债务协议,涉及金额755,407,091.57美元。 皇庭国际回复问询函,对净利润连年亏损、债务逾期等问题作出答复 皇庭国际于6月12日晚间回复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在回复函中,皇庭国际对深交所关注的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债务逾期、被债权人诉讼等问题均作出详细说明。对于净利润连续亏损三年的原因,皇庭国际在问询函中表示,“因近三年受财务费用支出大、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信用减值损失等因素综合影响,使得公司净利润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形。”对于目前逾期负债达11家,未来将如何应对,皇庭国际指出,公司有息负债中的36.87亿元均有实物资产抵押和股权质押,房产均在一二线城市中心区,资产较优质。目前公司正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融资涉诉事宜,涉及诉讼的借款,皇庭国际待法院裁定或判决后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借款本息。 上海网红楼盘外立面“减配”遭业主维权 近期有媒体报道,从今年3月份开始,有购买仁恒海上源红盘的业主们发现数栋项目房子外面的立面铝板出现质量问题,因为这个铝板选材整体平整度差,喷涂色差明显;并且此外幕墙龙骨施工时对防水层、保温层、结构层面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未及时修复。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5月22日,仁恒海上源官微曾发布一则道歉信,信上表示房产项目上的“减配”,施工规范,以及平整度和外墙 “孔洞”导致渗漏水等问题都进行了回应,表示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10天后,仁恒海上源发出第二封致业主信,表示,项目没有完工,完工之前会保证在符合相关规定上,提高施工的精确度。据了解,仁恒置地在2022年上海房企销售榜中以402.05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排名第二,仅次于招商蛇口。其中,四开四罄的仁恒海上源,销售额就占了207亿元,占到了近一半的销售业绩。 深圳又现“日光盘”,倒挂价差400万+6月12日9时,深圳网红盘海德园项目正式选房,在不到9个小时的时间内,又一次实现日光。这已经是海德园项目的第三次日光了。2021年11月和2022年5月,该项目分别推出过181套和239套住宅,同样日光。据了解,该楼盘是深圳今年第二个日光项目,同时也是今年以来首个需要积分摇号选房的楼盘。此次海德园推出的房源,建面约86-161平方米,备案均价约每平方米12.6万元。对于业主争抢“打新”该楼盘的原因,有中介表示,或与价差有关,海德园隶属的安托山片区是深圳近几年新晋豪宅片区,附近的安峦公馆、天健公馆、万科臻山府等豪宅,目前二手房挂牌均价普遍在15万元/平方米以上。相比海德园A区的房子(86-161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5万元的差价算,倒挂价差在430万-805万元不等。土拍动态 北京6月二次土拍收金109.94亿元 6月14日,北京结束本月第二次土拍,共3宗住宅地块,其中2宗位于海淀,1宗位于顺义,用地规模约11.26公顷,总起始价95.6亿元,全部到达价格上限,总成交价109.94亿元,平均溢价率15%。成交结果来看,海淀区双新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603-004-1地块,由北京天恒正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19.55亿元摇号竞得,成交楼面价8.96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5%。另一宗2603-003-1地块,规划建筑面积89552平方米,起拍价69亿元,地价上限79.35亿元, 最终该地块被越秀以79.35亿元和45000平方米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建筑面积竞得,这已经是越秀2023年在北京夺得的第3宗地块了。此外,顺义新城第2街区6022、6023-1地块,仅6轮便触及11.04亿元价格上限,转入摇号环节。最终石家庄创世纪以11.04亿元竞得该地块。广州今年第二轮土拍挂牌5宗地,一半流拍6月13日,广州迎来今年第二批涉宅用地的首场土拍,也是今年以来以及接下来几场土拍中规模最大的一场,共挂牌5宗地块,其中番禺占了3宗,荔湾和从化各1宗。从土拍结果来看,此次流拍地块超过一半,唯一成交的2宗地块均位于番禺,且均竞价触顶进入摇号环节,分别为番禺大道以西BC0613006地块(好又多地块)、番禺客运站北侧地块,成交总价分别约为12.9亿元、10.4亿元,溢价率均为15%,最终通过竞价摇号分别被路劲和保利置业摘得。 成都6月首场土拍火热:112家报名房企创纪录6月13日,成都迎来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的首场土拍,8宗宅地顺利成交,总成交面积为401亩,总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63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94亿元,平均溢价率达9.63%。据了解,此次参拍的8宗地块分别来自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天府新区和龙泉驿区,均属于当前成都的热门板块。自5月挂网以来,这些地块便引发了包括招商蛇口、中国铁建、建发、越秀、华润、保利、新希望、龙湖等品牌房企的关注。据统计,本次土拍报名企业达112家,创下了成都历来土拍之最。位于锦江区金融城三期的29亩地块,在开拍后迅速熔断,最终在71家房企抽签情况下由华润摘得。 南京6月卖地未拍先冷,原定4宗地块中,有3宗临时延期出让 在6月14日南京土拍前夕,原计划出让的4宗地块中,有3宗临时延期出让。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6月13日下午发布了延期公告,其中江心洲G25、铁心桥G26、江宁未来科技城G27三宗地块悉数延期。这意味着6月14日的南京土拍,最终将只有溧水一宗地块能挂牌出让,整场土拍起拍金额将从近65亿元,缩水至2.88亿元,不足原计划的零头。针对此次三宗地块出现延期,有知情人士称主要还是由于房企参与积极性不高,地块无法保证顺利出让,“其中有一宗地块早前有一家民营房企有托底意向,但从最终延期出让的情况来看,很可能这家也退出了。” 融资动态 中南建设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8亿元6月16日,中南建设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的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1.4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亿元。公告显示,中南建设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向公司处于建设过程中的住宅开发项目,部分产品已经预售,是公司“保交楼、稳民生”的重要工程。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20亿元用于临沂春风南岸、青岛即墨樾府项目的建设。两处项目均定位为首次置业及改善型普通住宅产品,分别计划于今年11月和12月起分批次交付。另外8亿元将补充流动资金。 万科A:完成发行20亿元2023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 6月15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资金计划安排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情况,6月13日~14日,公司发行了2023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为20亿元,募集资金已于6月15日到账,发行利率为3.07%/年。期限为3年,起息日期为6月15日。销售业绩 绿地香港:今年前5个月销售额66.47亿元,同比增长14.25% 6月12日,绿地香港发布了2023年1-5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今年前5个月,绿地香港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为66.47亿元,同比增长14.25%;已售合约建筑面积约为54.22万平方米。今年1-4月,绿地香港合约销售约为人民币49.83亿元,据此计算,5月份该公司合约销售金额约为16.64亿元,同比增长16.12%。 弘阳地产:前5月合约销售金额115.21亿元 弘阳地产发布5月销售简报。2023年5月份的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0.19亿元;销售面积为143,749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4,044元。2023年1月–5月,本集团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15.21亿元;累计销售面积为821,524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4,024元。 ST世茂:今年前5月销售金额40亿元,同比增长13% 6月12日,ST世茂披露5月份房地产项目经营情况简报。2023年1-5月,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签约面积约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销售签约金额约40亿元,同比增长 13%。今年前5月,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无新增房地产储备项目。政策趋势住建部:涉及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未经设计单位提出方案不得施工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室内装饰装修安全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在装饰装修企业承揽房屋室内装饰装修施工业务时,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施工,按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和房屋建筑安全,确保装饰装修质量。涉及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超过设计标准或规范增加楼面荷载等情形的,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不得施工。太原:同一住房的共有产权人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需依次间隔一年近日,太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规范共有产权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自6月12日起执行,有效期三年。《通知》明确,同一套住房的共有产权人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时间应当依次间隔12个月(365天)。共有产权人以继承、赠予等未支付对价方式获得房屋产权的,不能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共有产权人应当按照所占份额确定可提取住房公积金额度,具体操作规定按照《太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住房公积金提取相关问题的解释》执行。行业数据 国统局:5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回落,大理环比跌幅最大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70城房价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整体涨幅回落,二手住宅环比下降。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6个,比上月减少16个,新房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有26个,比上月增加4个。5月新房价格环比增幅最大的城市为湛江(0.8%)、济南(0.7%),同比增幅最大城市为成都(8.3%)、杭州(5.1%)、上海(4.9%)以及北京(4.3%)。新房价格环比跌幅最大的是大理,跌幅为0.8%,已经是两个月连跌;相比去年5月同比跌幅最大的是温州(-5%)、秦皇岛(-4.8%)、大连(-4.7%)、长春(-4.5%)以及宜昌(-4.5%)。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目前房价指数环比涨幅连续两个月收窄,这说明没有延续一季度回暖的态势,回暖遇阻。 1-5月,TOP50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增幅收缩,保利排名第一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5月,TOP50上市房企销售额合计2.32万亿元,同比增幅收缩至7%,而上个月该增幅为10.6%。5月单月销售进一步回落至4400亿元(4月为5100亿元,3月单月为6000亿元)。前5月,保利、万科和中海分别以1956亿元、1659亿元、1468亿元居前3位,华润置地以1435.3亿元超越碧桂园跃居第4位,碧桂园以1399亿元排在第5位。TOP50阵营分化明显:前5个月TOP10门槛升至776.2亿元,TOP50门槛则降至79.8亿元,而2022年同期两项数据分别为621.2亿元和101.5亿元。TOP50排名争抢异常激烈,华润置地超越碧桂园排名第4位,滨江、建发暂时稳住前十,中国金茂超越金地成为第11名。成都二手房挂牌量超20万套,多地二手房挂牌量创新高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成都二手房成交量已达到10.2万套,而去年全年大成都范围内二手房共成交15.13万套,5个月时间,成都二手房交易量已超去年的67%。然而,二手房挂牌量并未因成交量大涨消化库存而下降,反而持续攀升。贝壳找房显示,截至6月6日,成都全市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20万套。此外,今年来,全国多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也屡屡创出新高。截至6月5日,武汉二手房挂牌量已达到了172324套。截至6月6日,南京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17万套大关,重庆挂牌量219923套。3月至今,广州二手房挂牌数量基本保持在13万-14万套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章橙)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盈利能力持续下滑,通源环境斥资3亿元溢价收购弘徽科技51%股权,能否成为新增长点?

    https://www.tmtpost.com/6578184.html

    详情

    并购是业绩增长的良药还是砒霜?图片来自视觉中国6月15晚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通源环境(688679.SH)公告披露拟以最高147.93%的溢价控股安徽弘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徽科技”),以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或是业绩重压之下,通源环境寄希望于并购为业绩加量。钛媒体APP注意到,上市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首发部分募投项目两度延期至今仍未完成,子公司还在去年吃下环保罚单。种种问题之下,公司依然无惧溢价收购的风险,外延式扩张。最高溢价147.93%,拟控股弘徽科技6月15日晚间,通源环境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弘徽科技不少于51%的股权,最终交易价格由各方另行协商并签署正式的收购协议确定,预计交易金额为1.53亿~3亿元。这也意味着,弘徽科技或将曲线上市。钛媒体APP注意到,此次通源环境外延式并购,可能出现一定溢价。公告显示,2022年,标的公司弘徽科技未经审计的净资产约1.21亿元,用此次1.53亿~3亿元的交易对价粗略计算,此次收购溢价约26.45%~147.93%。通源环境收购标的弘徽科技有何来头?其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27日,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绝热保温节能材料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安徽省节能环保优质生产企业。从业务方面看,标的公司具有完备的保温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链,业务包括气凝胶绝热材料、真空节能材料、纤维毡保温材料三大模块,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石化管道、建筑保温、电力电网、车辆运输、冷藏冷链、日常保温等诸多领域。那么,有这些高大上的业务加成,标的公司成色几何?目前关于标的公司的业绩情况公开信息并不是很多。仅从公告中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获悉,2022年,弘徽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33亿元,当期的净利润为616.32万元。由此可见,弘徽科技的营收规模尚可,利润指标则稍显逊色。然而,通源环境计划通过此次收购,利用标的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业务优势及客户资源覆盖范围,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目前来看,交易完成并表后,标的公司或难以挑起业绩大梁。或因此,上述收购未受到市场认可。6月16日,通源环境平开后,小幅拉高后震荡下跌,截至收盘报14.49元,下跌1.90%。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子公司还被罚通源环境收购弘徽科技,虽不比A股上市公司动辄数十亿的并购规模,但也需要数亿资金,且现金交易,这十分考验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截至一季度末,通源环境账面上的货币资金约3.88亿元,按照预计交易金额1.53亿-3亿元的上限计算,也可以覆盖此次收购价款。不过,公司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18万,同比下滑-21.90%。此外,钛媒体APP注意到,自2020年上市当年,通源环境创下归属净利润9042万元的业绩高峰后,便走上了增收不增利的下坡路。公开资料显示,通源环境专注于固废污染综合整治、污泥污水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修复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型企业等客户提供集方案设计、装备研制、项目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2021年,通源环境实现营收9.62亿元,同比上升12.75%;归属净利润为5013万元,同比下滑44.56%。值得一提的是,当期扣非净利润为2984万元。时间来到2022年,通源环境营收规模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当期实现营收12.77亿元,同比增加32.67%;归母净利润为4552.79万元,同比下降9.18%;扣非净利润3935.82万元,同比上升31.88%。与归属净利润指标一同下滑的,还有通源环境的毛利率与净利率。2022-2022年,通源环境毛利率分别为27.96%、21.23%和19.36%,净利率分别为10.17%、4.85%和3.29%。而这样的业绩发展趋势也一直延续到今年。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通源环境实现营收入2.26亿元,同比上升7.83%;归母净利润-63.02万元,同比上升53.64%;扣非净利润-122.97万元,同比上升72.4%。公司毛利率也同比下滑至19.25%,净利率的状况也不乐观,转负为-0.31%。需要指出的是,在2022年内,通源环境的控股子公司西藏通源因“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无周转箱将感染性和损伤性医疗废物超过规定时间混合贮存至冷藏室”,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六项的规定,被西藏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5月20日出具了“日环罚[2022]12 号”《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22.5万元。此外,通源环境上市至今,IPO项目中的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已经两次延期,从最初的原定完成时间2021年12月延期至2024年12月。业绩压力之下,通源环境发起并购以期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不难理解。不过,上市至今,通源环境IPO项目延期,子公司被罚,自身问题重重,此时发起并购能否得偿所愿还是未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夏峰琳)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小米汽车硬件利润率不超1%?此路可通,但注定艰难

    https://www.tmtpost.com/6577808.html

    详情

    把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汽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电车通新能源汽车又有惊喜要发生了,尚在冲刺阶段的小米汽车曝出了惊人猛料。有媒体最近与小米供应链上的内部人员进行了沟通,后者表示他们已经体验过了小米汽车,车型定位类似特斯拉Model S,价格似乎能跟Model 3对标。只看售价,这两款特斯拉车型的差距将近80万元,难道小米汽车身上不存在经济学?爆料称雷总已经“连夜说服”董事会,小米汽车的硬件整体利润率将不会超过1%,盈利则靠软件服务以及生态体系。得,“连夜说服”永垂不朽。想当年雷总靠着多少个“连夜说服”,把手机定价打下来,让大家都用上价格实在的高配产品,深得用户喜爱。至此,每当听到雷总“说服高管”时,小通(ID:dianchetong233)就感觉到“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1%硬件整体利润率的车,是好还是坏?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率先提出1%硬件利润率、盈利靠软件+服务的并非小米,而是早已被画上句号的广汽蔚来。(图片来自广汽蔚来)2020年,汽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那时的广汽蔚来打出了一张许多人都没想到的“牌”,即整车硬件利润率不超过1%,给出HYCAN 007的相关BOM物料成本的同时,并坚称超出1%的部分会退还给用户。至于广汽蔚来的钱在哪赚,那就是软件+服务。如果以上关于小米汽车的说法为真,那么它的影子在某一刻与当年的广汽蔚来重叠了。1%的硬件利润率是什么概念?一辆硬件成本价为10万元的车,车企仅能从中赚到1000元,这点利润均摊到车企的日常开销,只恐怕连“塞牙缝”也不够。如果通过“薄利多销”来填补营收这个坑,在不考虑其它收入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更多的销量来实现。当然,这里说的是硬件综合利润率,考虑到系统、服务、营销、研发等成本,汽车的毛利率计算是一个更复杂的数学工程。汽车行业普遍的整车利润率在5-30%之间,不同车企会根据自身情况、市场环境以及物料成本进行调控。新能源车企中最能赚钱的就属特斯拉了,整车利润率接近30%,甚至能媲美BBA等豪华品牌。在汽车行业,毛利率15%被视作是“生死线”。比亚迪是另一个极端,2023年第一季度的净利率仅有可怜的3.64%,低于去年的4.18%,甚至比传统燃油车企丰田的7.15%还要低,说是不赚钱的车企不为过。硬件综合利润率不到1%的“范本”并非不存在,一名博主经过粗略计算,比亚迪2023款秦Plus DM-i的成本价为9.9万元,这对于9.98万元的起售价,利润率甚至不到1%,卖出一辆比亚迪只赚几百。(图片来自懂车帝)当然了,作为一家拥有上下游产业的造车巨头,有很多种因素影响着比亚迪的利润空间,但“薄利多销”的前提,是比亚迪规模化量产等控制成本,有多个爆款支撑营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分享过一组数据,2023年1到4月,汽车行业利润率3.9%,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4.9%的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仍然是一块“难赚钱”的料,况且还有多家造车新势力仍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状态,卖出去很重要,但赚得多更重要。小通并不反感小米汽车坚守不超过1%硬件利润率的做法,能用Model 3的价钱买到Model S,怎么看对于消费者都是一笔极具性价比的买卖。敢于将手机硬件低利润那一套做法搬到汽车上的勇气,值得钦佩。造车烧钱也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作为“初出茅庐”的小米,敢打出广汽蔚来一样的牌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网友对于“硬件利润率不超过1%”也表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利润空间无法实现正向发展。(图片来自微博)也有网友为小米新车认真分析了一波。(图片来自微博)面对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怎敢有车企为了“交朋友”而卖车?软件服务是小米汽车的长久之计?主打“硬件利润率不超1%”的广汽蔚来,推出了全球首个汽车生态服务会员体系,包括Smart、Ultra、Value三个会员标准,当时定价分别为1499元、8999元以及12999元,Ultra和Value是年费制,只有Smart是终身制。更高级的会员权益,则是由低一级的会员权益+更多权益,由此组成三个不同等级的收费标准。订阅制会员这对于车企而言也是一笔长期收益,据说广汽蔚来推出会员服务之后的几天里,已有30%的车主购买了套餐。同样是“订阅鬼才”的特斯拉,旗下的FSD订阅价格也不便宜,也注定了其选装率不会很高。2019年第二季度,FSD的选装率一度高达46%,之后不断下滑,到2021年第二季度仅剩11%。国内市场更惨淡,FSD选装率不到2%,其根本原因就是FSD在国内可用功能有限,完全无法吸引用户买单。但特斯拉的整车本身就很赚钱,FSD选装率低对马斯克影响并不大。有些车企对于订阅制服务的理解属实过于奇葩,明明汽车本身支持座椅加热、通风,却通过软件层面锁上,需要车主额外订阅才可以使用。不过小通相信小米汽车的软件订阅体验,有对用户友好的解决方案,不会为了赚软件的钱而走到这一步。还有小通想特别提醒一嘴:车企千万不要搞“不订阅就要在车里看广告”的商业模式,这个是用户深恶痛绝的,而且车载广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除了小通推测的软件服务外,生态体系也是重要的一环。小米或许不靠汽车赚钱,但其它领域仍在通过硬件维持盈利。我们不能忘了小米“杂货铺”的身份,完整的米家生态圈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离开的企业。(图片来自小米商城)小米每年在智能终端、家电等产品中获益不少,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从小米发布的2023一季度业绩公告来看,小米一季度总营收高达595亿元,环比大涨121%,且库存水平继续下降,一切都在稳中向好。然而,事实上造车是一个很难用钱填满的“窟窿”,如果只靠其他业务给汽车业务输血,小通不认为这是一条长久之路。在小通看来,汽车的出货规模远不如智能手机,汽车本身就是一桩围绕硬件与品牌的生意,小通相信小米汽车已有对应的盈利模型计算,才敢于提出“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1%”的要求。写在最后诚然,放弃了硬件盈利的小米汽车,最终售价体现应该会更有吸引力,但同时又会将盈利的压力转移到小米的其他业务上。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辟谣,小米汽车的整车硬件利润率不应该只有1%以内,是真是假只能以小米汽车上市后为准。软件收费确实能够带来极高的毛利,众多车企都在探索用户可接受的订阅制收费项目。然而软件订阅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用户对按月/年付费这件事比较谨慎,订阅体验不佳,消费者不愿意买单,车企的压力必然会进一步被放大。新能源车是被软件所定义的产品,而小米最擅长的地方恰好又是软件。每当用户有需求,新能源车就可以通过OTA升级获得更多的功能,小通认为小米汽车将会放大小米在软件、智能化方面的优势,主攻软件层以及生态产品体系。无论如何,在小通看来,汽车硬件盈利是车企健康发展的体现,完全不靠硬件赚钱是不可能的,就看小米如何在定价上做好规划。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又希望看到小米汽车能够带来初代小米手机1999元的震撼,毕竟智能手机的普及、山寨手机的消灭,小米都居功至伟。这是雷总最后一次创业了,衷心希望小米汽车,一切顺利。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